記者從省農科院水稻所獲悉,由該所抗旱育種團隊歷經10年攻關,育出的綠旱639、皖直粳006等一批節水抗旱、優質高產、廣適抗病的節水抗旱稻新品種,今年在我省種植面積已突破30萬畝。
在蚌埠市蚌山區王巷村的省農科院水稻所抗旱水稻育種基地,即將成熟的數十種抗旱稻試驗品種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我們育出的節水抗旱稻既可以旱直播,亦可以水直播,便于機械化操作,省工省時。與普通水稻相比,普通水稻用1立方米水約生產0.66公斤稻谷,而節水稻用1立方米水可生產1.5公斤至2公斤稻谷,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5倍以上。 ”基地負責人王士梅博士告訴記者,與普通水稻相比,節水抗旱稻全生育期可節水50%至70%。在干旱年份,綠旱639全生育期僅需在播種、幼穗分化、抽穗揚花、籽粒灌漿等四個時期灌溉水,不見水層即可,畝產能達到550公斤以上,若正常年份水源充足,產量會提高10%以上。米質優、食味好也是綠旱639的重要特點:經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結果,除糙米率達優質二級米標準外,其余指標均達優質一級米標準。
推廣節水稻不僅省工高效,而且大量節約水資源,對促進我國缺水、少水地區糧食穩定增長意義重大。我省易旱易澇的望天田、崗丘地、河灘地近2800萬畝,其中麥茬缺水易旱面積近600萬畝,適宜推廣節水抗旱稻。 “推廣節水抗旱稻對節約水資源、減少甲烷排放、減少肥料流失、減少病害傳播等環境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將加大推廣力度。 ”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說。(記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