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求職者來說,簡歷理應力求實事求是,但如今,讓簡歷“看上去更美”卻成了某些人賺錢的生意。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以“簡歷優化”為關鍵詞,搜索到2萬多條相關服務信息,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記者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在淘寶選取了一家“優化簡歷”的店鋪,客服人員初步了解情況后表示,“優化”一份中文簡歷65元,4小時交稿,隨后為記者分配了簡歷執筆老師,并稱其“具有十多年人力資源從業經驗”。記者提交基本信息3小時后,一份“漂亮簡歷”新鮮出爐。但仔細閱讀發現,一些記者從未提供過的工作內容和證書被寫在了簡歷上,如“計算機二級證書”“駕駛證”等。
商家讓簡歷“華麗變身”的同時,也為求職者埋下了重重“雷點”。
雷點一:“優化師”身份造假,當心被蒙騙。記者發現“簡歷優化”項目大多宣稱“核心老師為10年以上大廠專業HR或獵頭”,甚至不同店鋪還會使用一模一樣的廣告頁。
雷點二:“無中生有”內容造假,當心被HR“拉黑”。
雷點三:前腳“簡歷優化”后腳“騷擾電話”,當心隱私被泄露。記者發現,雖然大部分商家承諾保障顧客的信息安全,但依舊存在隱私泄露的情況。
雷點四:評價標準不統一,當心陷維權困境。黑貓投訴平臺顯示,今年4月,一位匿名用戶投訴某平臺的“簡歷優化”服務,稱簡歷經過多次修改并無實際變化,優化師與其從事行業不匹配,要求退款。但商家則表示,買家已享受簡歷優化、內容修改、更換導師等權益,無法進行退款。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求職者簡歷不應依賴他人進行“優化”,且應以真實為底線。“如果在簡歷上造假,將給未來的求職和職業發展留下失信污點。”熊丙奇說。
上海錦天城(天津)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忠琦律師強調,簡歷造假可能涉嫌違法。此外,專家認為,應對證件、履歷的制假、造假行為加強監管,嚴厲打擊簡歷“整容”背后產業鏈,營造公平的求職環境。同時,求職者也應樹立正確就業觀,比簡歷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競爭力,“優化簡歷”不如優化自己。 白佳麗 栗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