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為了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行為,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簡稱《通知》),顯著放寬小貸公司融資比例限制。專家認為,放寬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和融資杠桿,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小貸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企業法人。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法人機構9074家,全行業實收資本9478億元,貸款余額10043億元。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此次發布的《通知》,強調小貸公司以放貸為主業,踐行普惠金融理念,從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小貸公司的金融屬性。“它強調了小貸公司的金融屬性,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小貸公司的發展以及它的定位指明一個方向。有兩個目的,第一,確實給小貸公司一個更加寬松靈活的生存發展的空間;第二,避免了‘一刀切’監管帶來的弊端。”董希淼表示。
早在2008年5月,原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公布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小貸公司融資杠桿僅為1.5倍。而這次發布的《通知》明確,除了向股東、銀行借款外,小貸公司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資,可達凈資產的5倍。董希淼指出,《通知》顯著放寬小貸公司融資比例限制,強化了對小貸公司的支持政策,有助于提高小貸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董希淼指出:“《通知》適度放寬了小貸公司融資的杠桿,股東不僅可以跟銀行借款,而且可以通過發債、發ABS資產證券化進行融資,這就增強了小貸公司的放貸的能力,也增強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同時,《通知》要求小貸公司將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作為重點服務對象。董希淼認為,與2008年5月發布的《意見》要求“堅持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相比,《通知》對服務對象的明確更符合實際。“對小貸公司的服務對象進行了明確和拓寬。2008年的《意見》事實上強調小貸公司主要服務農村和農戶,比較局限在服務‘三農’這一個領域。這次《通知》強調服務小微企業以及農村、農戶等,以普惠金融服務對象作為重點的服務對象,其實就更加強調服務一個更加廣泛的客戶群體。”董希淼指出。
此外,《通知》還加強和改善對小貸公司的監管,從小貸公司資金管理、催收管理、信息披露、保管客戶信息等方面作出詳細規范。同時,考慮到小貸公司的雙層監管模式,《通知》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授權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因地制宜對部分內容進行細化。董希淼認為,這樣有助于發揮地方政府的主觀能動性,減少“一刀切”監管帶來的弊端。同時,建議加快出臺《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明確小貸公司為“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正式確立小貸公司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