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效率意識。一是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教育財政系統干部職工,立足本職,創新舉措,提高財政國庫資金運行和財政工作水平;二是堅持服務與監督并重,加強國庫財政資金管理,在服務中提升監督水平;三是樹立效率意識,建立“綠色通道”,及時撥付,在財政資金審核撥付過程中,實行“一次性告知”和“限時辦結制”,切實提高辦事效率。
二、加快預算執行。一是梳理分析。根據下達各業務股室的預算指標執行進度,明確各業務股室責任,掌握相關執行情況,分析執行不力原因,采取切實措施推進支出進度。二是簡化流程。完善資金運行管理機制,為適應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一步規范財政支出行為,加強財政性資金管理監督,在確保財政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運行管理機制,確保財政資金撥付環節更加簡化、高效。三是強化管理。規范財政專項資金按預算執行,加強對項目資金的預算執行及日常監督管理,確保各個項目按照規定的用途實施,堅持按項目、預算、進度、指定用途撥款,確保財政專項資金規范使用。四是主動服務。加強與主管部門、項目單位溝通和協調,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業務股室結合工作職責,采取多種形式,主動聯系,加強與主管部門、項目單位溝通和協調,增強財政部門安排項目支出的主動性,督促預算單位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三、清理沉淀資金。一是修訂制度。出臺了關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督促預算單位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努力消化壓縮存量資金規模。二是清理專戶。按照規定清理、歸并或撤銷,加強收入繳庫管理,嚴格控制各項基金總額,切實做好財政存量資金的清理工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升財政預算管理水平。三是查糾結合。積極開展存量資金自查自糾工作,并認真開展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存量資金清理范圍、預算執行進度緩慢、盤活存量資金不力等問題,進一步加強對開展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專項檢查工作,提高財政檢查工作質量。四是定期報告。建立了各預算單位財政存量資金定期報告制度,財政局每季度匯總、分析并上報全縣財政存量資金情況,積極做好清理存量資金的督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