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建設“綠色信宜,生態信宜,美麗信宜”,信宜市財政通過爭取上級資金、發動社會投資等途徑,積極籌措資金開展綠化大行動,全面推進生態環保建設工作。
一、綠化行動見成效,森林資源顯增長。2015年我市共計投入約4500萬元開展新一輪綠化大行動,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發展工作得到有效推進,森林資源顯著增長。完成新一輪綠化大行動的森林碳匯工程56850畝、森林進城圍城工程建設1個縣級濕地公園、4個鎮級森林公園,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建設65個示范點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以及省道370線白石至錢排路段種植銀杏綠化工程。同時,全市義務植樹共約180萬株。至去年底,全市林業用地面積308.46萬畝,比上一年增加1.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8.66%,比上一年增加0.37%。
二、資金管理規范化,資金發放有秩序。2015年省下達給我市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為3761.07萬元,已按規定全部補償到戶,資金使用進一步規范化、秩序化。一是管理規范,標準明確。相關的補償資金文件由財政和林業部門聯合下發至各鎮(街道),明確補償對象、補償標準、資金劃撥途徑和時間、領款手續辦理和資金使用管理等,做到公開、透明。二是確權確股,核準權屬。對自留山、責任山尚未確權核發林權證的,先由林地經營者或林木所有者提出林權登記申請,然后由鎮(街道)林業站進行外業勘界確權核發林權證。對仍由村(組)集體統一經營的山林,先由林業站確權核發林地所有權證,然后協助村(組)按其林改方案填發股權證。三是憑證發放,補償到戶。生態公益林效益損失性補償資金全面實行憑證發放,即憑林權證、股權證或有效證據發放損失性補償資金,相關資料經市林業局核準后報送財政局,財政局審核后統一委托農村信用社通過銀信賬戶以直劃的方式直接發放給補償對象,做到準確、快速。
三、造林育林分布廣,碳匯工程出長效。去年我市在全市19個鎮通過造林、封山育林共建設森林碳匯工程56850畝,項目設計總投資約1500萬元。為提高資金績效,市財政加強了碳匯項目資金的全程跟蹤管理,嚴格實行專戶、專賬、專人管理,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服務跟著資金走”的原則,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確保碳匯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建立完善碳匯項目資金公示公告制度,切實執行資金保障管理制度、項目驗收制度,嚴格落實碳匯資金定期審計、檢查、監督制度,防止資金被截留和挪作他用。碳匯項目建成后,能有效增加我市森林種植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強森林碳匯功能,提升森林資源總量和林木蓄積量,一定程度上增加當地農民就業,發揮了較大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據估算,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獲木材儲備568.5萬元,增加群眾收入約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