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浙江省回顧總結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發布時間:2016-05-12 09:21:50

浙江省自200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以來,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推進農業保險模式創新、制度創新、品種創新,政策性農業保險成為全省農民增收的“穩壓器”,農業增效的“助推器”,不僅受到農民的歡迎,而且走在了全國前列。

10年守護,惠及千萬農戶

10年來政策性農業保險成效突出。一是自2006年試點開辦以來,農戶參保積極性不斷提高,保險覆蓋面和保障程度不斷加大,有效提高了農業抗風險能力;二是消除農業投入的風險顧慮,有效促進了設施農業、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提高了農戶種糧積極性,保證了糧食生產的穩定;三是重點保大戶、保農業龍頭企業、保專業合作社,兼顧散戶的政策有效促進了農業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四是各級政府和部門把政策性農險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作風建設、改善黨群關系的重要抓手,強化政府服務基層、服務農村的職能,進村入戶搞動員、送賠款,將政策落實到廣大農戶的田間心頭,進一步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增強了黨和政府在農村的親和力和公信力,基層黨群關系顯著改善。

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從試點初期11個縣(市、區)擴大到全省,2015年為426.79萬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03.75億元,大戶參保率平均為80.27%。險種已從試點初期的10個增加到目前的50多個,是全國險種最多的省份之一。2016年起又對水稻、大棚蔬菜、露地西瓜、生豬、肉雞、林木等12類農業產品提高保額標準,其中水稻保額最高已提高到1000元/畝,小麥保額提高到600元/畝,生豬保額900元/頭,基礎農產品水稻、小麥保額基本覆蓋了物化成本、人工成本和部分土地流轉成本,整體保障程度居于全國前列。10年來,政策性農險已為1493.94萬戶次的農戶提供2004億元的保險保障,累計處理各類賠案71.82萬件(次),支付賠款16.41億元,惠及千萬農戶。政策性農業保險曾被公開評選為人民群眾最滿意的二十件實事之一。

10年探索,險種創新成果豐碩

浙江省政策性農險中能繁母豬保險及生豬保險主要應對自然風險,為了幫助養殖戶應對市場風險,破除“賺一年、平一年、賠一年”的豬周期魔障,2014年12月衢江區率先推出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保障從自然風險向市場風險延伸。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以約定的豬糧比數值作為起賠標準,試點期間暫定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起賠點為5.4:1,當某批次保險生豬的豬糧比平均值低于約定的起賠點時,保險公司負責賠償。

作為錢江源頭最大的生豬養殖縣之一,龍游縣政府從2013年3月起,把生豬保險全覆蓋作為全年重要工作。人保財險龍游支公司在全國首創了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工作相結合的“龍游模式”。該模式把生豬保險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捆綁,將無害化處理作為保險理賠前置條件,引導農戶把病死豬交由無害化處理廠家集中炭化處理,并成為改良土壤的好肥料。

這一模式有效解決了生豬養殖自然風險、消費者餐桌風險和社會環境污染風險,獲得了省委省政府、保監會、省保監局、地方黨委政府和人保總公司的高度肯定。保監會曾組織多家中央級媒體到現場采訪,推廣介紹“龍游模式”。省發改委、畜牧局、保監局等部門聯合出臺推廣意見,將“龍游模式”首批推廣到42個重點生豬養殖縣(市、區),截止目前已有32個縣(區)推廣生豬保險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模式。全國各地陸續有200多批(次)單位到龍游參觀學習,“龍游經驗”正向全國推廣延伸。

包括“保險”和“助貸”功能在內的家庭農場組合保險首先在浙江海鹽縣推出,這一險種在傳統的大棚保險、棚內蔬菜瓜果保險等險種基礎上增加了農機具綜合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務工農民小額保險,涵蓋了家庭農場可能面臨的各種財產、責任、意外等風險。衢江區進一步增加了家庭財產保險和農村生產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較好地解決了農場發展中自然風險防范和融資難問題,解除了農民創業創富的后顧之憂。自家庭農場組合保險推出短短兩年多時間以來,衢江區的家庭農場數量從20多家增加到1000多家。

作為農業保險發展的先行省份,改革創新的必要性突顯,政策層面如巨災風險準備金制度、地方特色品種保險‘以獎代補’制度等領先全國推出,且很大程度上被吸納為中央政策。2015年還出臺全國首個農業保險地方性政府規章《浙江省實施〈農業保險條例〉辦法》。

浙江農業生產“一縣一品”的特色決定了必須在產品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同時農戶眾多、地形多樣的特點又需要不斷應用新技術突破承保理賠難題。根據這種特點,浙江農業保險以提標增品及新技術運用為主要創新方向,如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氣象保險指數理賠應用研究,先后開展了茶葉、楊梅等氣象指數保險,利用浙江數10年氣象指數建立模型,將低溫、降水等氣象要素與農作物損失理賠定量化,克服大面積開展種植業保險成本高、理賠難、易糾紛的難題。推出省財政“以獎代補”政策,大力發展地方特色農險,先后開發了桑蠶、湖羊、食用菌等21個省財政“以獎代補”試點品種,各地還自行開發了高山蔬菜等13個地方試點品種,努力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農戶、不同品種的保險需求。

10年深耕,保險服務進村入戶

為了貼近農戶辦好支農、惠農實事,浙江省農險協調辦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中心輻射、村級延伸、鄉鎮有機構、村村有人員”的基層保險服務體系建設思想。作為共保體首席承保人的人保財險浙江省分公司更是加大建設投入力度,出臺了包括農村營銷服務部建設專項費用補助、“省級十佳農村保險營銷服務部”評選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獎勵措施,獎勵金額近700萬元,有力推動農網建設。

截至2015年,浙江已基本建成“中心輻射、村級延伸”為基本模式的“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在經濟發達、地處中心位置的中心鄉鎮設有“農村營銷服務部”;在有條件的鄉鎮,依托涉農部門設立“保險服務站”;在有條件的行政村設立村級“三農保險服務點”。全省已建成農村營銷服務部206家,三農保險服務站544個,三農保險服務點1409個,服務網點遍布浙江農村。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起一支以縣、鄉(鎮)、村三級干部、農技人員和農經服務中心、畜牧站、農技推廣站為主體的1.2萬多名專兼職人員組成的服務隊伍,把保險服務送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

10年攜手,共保體不斷成長成熟

10年前,浙江省在全國率先推出“共保體”模式承保政策性農險。共保體成員由“首席承保人”和“共保人”組成。成員各方就浙江省農險項目協商共保比例,制訂共保章程,明確各方責任、權利和義務。共保體不屬獨立法人機構,但在運作上,各成員公司根據省政府授權擁有同等的經營資格和業務范圍。2015年共保體由人保、太平洋、大地、安信、永安、中華聯合、浙商7家商業保險公司按份額認購方式組成,并實行“單獨建賬、獨立核算、贏利共享、風險共擔”。共保體進入和退出有嚴格的限制,各成員公司在經營有效期內,均不得單方面要求退出共保體或減少份額。如因共保體成員公司改組、股權變更等重大原因確實需要退出的,須報省政策性農險協調辦,經批準方可退出。

共保體模式達到了“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農戶自愿”的經營初衷,創造了政府可支持、農戶得實惠、保險可持續的較好局面。共保體經營走出了一條適合高風險地區農險發展的新路子。為全國在自然風險較高、區域風險差異較大的不利條件下開展農業保險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經營模式。

10年合作,政府為農險發展提供最有力支持

在農險推進過程中,各級政府和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省發改委作為農業保險的組織協調部門,深入基層調研,加強面對面指導,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及時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建立了協同高效的工作網絡。省農業、林業、畜牧、氣象等部門加大技術指導力度,協助制定承保理賠標準,無償提供災害預警服務和氣象指數支持,全力配合做好大災理賠等。省財政廳認真測算保費補貼資金,督促市、縣財政落實資金,監督資金使用到位。省保監局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

農業保險是準公共產品,必須通過政府在政策支持、財政補貼、組織發動、協助防災定損及糾紛協調等各方面全力支持推動,才能保證農業保險快速推進和可持續發展。在試點推動階段,各級政府將開展農業保險列入新農村建設考核內容,每年進行考核計分,并成立政策性農險工作協調小組保證工作推進;農技部門和基層組織將協助發動參保和理賠作為份內工作,全力支持配合工作開展。正是由于政府的強力推動,才保證了我省農業保險迅速上規模,并經受住了歷次大災的考驗。

10年來,浙江不斷加大地方財政保費補貼力度,積極爭取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并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各地根據財政實際和產業支持方向給予追加補貼,10年實際平均補貼率86%,有力提高了農戶參保積極性。以財政保費補貼方式支持政策性農險發展,改變了傳統農業單一的救災方式,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和金融放大效應,建立了社會各方力量合力支持“三農”的機制。由保險公司提供專業化保險服務,可以彌補政府公共服務風險控制的不足,提升了財政支農的針對性和公平性。

政府支持還體現在各類技術支持上,如各級政府都成立了農業保險專家庫,包括各個品種的農技專家,在產品開發、宣傳動員、理賠定損等各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省物價局為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提供了每月生豬價格、成本、豬糧比等詳盡、權威的數據,并深入農戶,為蘆筍價格指數保險建立了數據采集模型,為價格指數保險提供了有力支撐。省氣候應用中心不辭辛苦、不計報酬承擔了多個縣區的茶葉、楊梅、枇杷、水稻等氣象指數理賠模型方案設計。農業保險的各項創新成果凝聚了多個部門的心血和付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