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資金池2億元的“企業資金鏈應急周轉保障資金”,解決了33家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的倒貸、續貸難題;56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企業通過“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對癥施策”的政銀企聯系會協調到資金71.2億元;3家企業在主板上市,100多家企業在“新三板”、天津股權交易所、香港柜臺交易市場、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和展示……
去年以來,長治市市委、市政府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金融創新為抓手,以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盈利為核心,積極推進資本要素改革,在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建立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金融制度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提升了融資便利,發展了資本市場,防范了金融風險,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了新動力。2015年底,全市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132.01億元,比年初增加115.08億元,增幅11.3%。到今年3月底,全市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2058.48億元,比年初增加14.31億元,增幅0.7%;全市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142.82億元,比年初增加10.81億元,增長0.95%。存貸比55.5%,新增存貸比75.5%。
創新金融組織體系搭建融資新平臺
長治市積極探索和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積極推進農村信用聯社改制,加快村鎮銀行建設,大力發展各類股權基金和眾籌引導基金,搭建了新的融資平臺。全市地方金融機構改制步伐大大加快,各類基金相繼發展,融資渠道更為便捷。
目前,長治市商業銀行升級更名掛牌為長治銀行,資本金進一步得到擴充,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展。一季度,該行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大力支持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著力將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累計發放貸款305筆,貸款金額55780萬元。在農村信用聯社改制方面,轄內13家農信社已有10家成功改制為農商行,沁縣、沁源、黎城3家也已啟動改制工作。他們努力加快村鎮銀行建設,已成功組建長子、襄垣、屯留3家村鎮銀行,長治縣、武鄉縣也在穩步籌建中。同時,還大力發展各類股權基金,襄垣、武鄉兩縣城鎮化建設基金、長治縣黎都金融股權投資基金、由市民營企業家出資的長治宏金基金、幫助企業續貸周轉的應急保障基金均已正式設立并投入運營,合計金額超25億元,福盈基金、環渤海電商基金、PPP項目支持基金、眾籌引導基金等也正在謀劃中。
創新金融產品市場提供融資新方式
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市場和融資方式是長治市破解融資難的重要途徑。通過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發展各類小額貸款和擔保公司,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多渠道發展各類金融產品,積極促進企業在更大范圍融資,促進生產企業與金融企業、實體經濟與互聯網金融的深度。在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他們充分發揮潞安環能、振東藥業、漳澤電力等上市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前景好、有實力的企業上市,其中壺化集團IPO資料已預披露,中德型材、惠豐特種車輛等已簽訂相關財務協議。場外交易市場方面,成功通航已經在新三板成功掛牌,振東五和、永騰建材等20余家企業擬赴新三板掛牌,華南紙業、山西日益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分別在天津股權交易所與香港柜臺交易市場掛牌交易,潞生達農業、林盛果業、紫晨生物、天苑農業等10余家企業在上海和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95家企業赴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債券發行方面:襄礦8億企業債已于2015年2月發出,潞安集團成功發行280億元各類債券,天脊集團擬發行15億元私募債,潞寶集團擬發行10億元企業債券。
在加快發展各類小額貸款和擔保公司方面。他們積極推動小額貸款公司對接互聯網金融,拓寬小額貸款公司客戶群體,提高其市場覆蓋面與資金使用率;謀劃設立小額再貸款公司,解決小額貸款公司后續資金來源問題;繼續做大做強財鑫、農源、中小企業擔保等市財政出資的重點擔保公司,進一步擴充其資本金,通過倍數放大,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資擔保服務;謀劃組建“擔保聯盟”,通過行業抱團經營,進一步整合全市擔保資源,在降低擔保風險的同時放大其貸款服務功能,為重點項目提供貸款支持,目前已經進入實質運作,首單擔保業務即將完成。
在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方面,他們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能有效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的優勢,主動布局和發展互聯網金融。2014年已正式將互聯網金融納入“智慧長治”整體建設中,通過互聯網打造“智慧金融”“普惠金融”。積極參與山西高新資本眾籌融資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和配套信用支持,幫助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目前,已有郊區、武鄉縣參與試點,初步篩選30家骨干特色企業參與平臺建設。武鄉縣已有項目在高新資本眾籌融資服務平臺融資50萬元。同時,成立了長治環渤海電商與金融基地,成功吸引15余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入駐。郊區謀劃以眾籌+PPP方式設立“長治醫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整合全市醫療與養老資源,完善醫養服務,已募集資金達1.2億元。為了加強自律,推動行業規范化、陽光化發展,還成立了“長治互聯網金融協會”,填補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空白。他們還多渠道發展各類金融產品,制定了《長治市企業資金鏈應急周轉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成立了資金規模為1億元的企業應急周轉保障資金,幫助企業及時續貸,緩解資金壓力。截至去年底,已為33個中小企業累計發放應急周轉資金38筆,金額104000萬元,主要涉及農業、酒店、煤礦、建筑、發電等行業,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積極推廣“助保貸”“信義貸”等融資產品,截至目前,建設銀行長治分行已與郊區、武鄉等八個縣(市、區)簽訂了合作協議書,并累計發放3.4億元“助保貸”貸款;鼓勵銀行開發各類小微融資產品,提高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覆蓋率。長治銀行、潞城農商行等7家農商行都開展了小微貸業務,共計發放超7000筆金額突破6.5億元;引入天津匯通天下票據貼現業務,長治市郊區銀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已與天津匯通天下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探索開展應收賬款債權流轉業務,目前,由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全國開展應收賬款債權流轉業務唯一的實施主體——安徽海匯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同意與長治市合作,開展應收賬款債權流轉等創新業務。
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新水平
以創新金融服務體系為要求,長治市積極構筑以金融商務區、政銀企聯席會、長治民間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股權登記托管平臺、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為內容的“一區一會三平臺”金融服務體系,構筑了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促進了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厚植了產業發展的新優勢。長治市建立健全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長任總召集人,發改、財政、金融辦、長治銀行及各駐市銀行為成員單位,定期召集各縣(市、區)政府、成員單位負責人對企業或項目進行集中研究,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對癥施策,著力破解項目企業“最后一公里”問題。截至去年底,通過聯席會協調,長治已有56家企業融到資金95.45億元,正在考察、審批35家,擬發放貸款18.3億元。舉行政銀企洽談會,先后有潞寶集團、振東實業、中德型材等200余家企業與各類金融機構簽署343.8億元融資合作協議,簽約項目涉及農業產業化及特色化農產品加工、煤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輕工建材、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等多個領域。他們積極發展“一區一會三平臺”金融服務體系(“一區”指“長治金融商務區”,“一會”指“政銀企聯席會”,“三平臺”指“長治民間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股權登記托管平臺”“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目前,金融商務區規劃基本完成,近期可開工建設;民間融資服務平臺已成功吸納7家小貸公司、富騰公司、票號網等民間金融公司,累計為中小企業放款超過1億元;股權托管平臺已具備開展業務條件,已就太行山農產品物流園區資產證券化項目與華斯達克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書;金融信息服務平臺方面、票號網等10余家網貸平臺陸續上線,整合各平臺數據信息的金融信息系統也正在開發中;環渤海電商與金融基地即將開業;武鄉縣在全縣56個行政村建立“農金服務站”進行試點,積極推動金融機構與有貸款需求的農商戶對接,目前已完成農戶評級4萬余戶,完成信用商戶評級2225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達2350萬元,金融便民服務模式基本成型。他們還探索農村土地流轉融資新方式。以預期土地收益為還款來源保障的土地保證貸款為原則,制定了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工作相關辦法。目前,潞城農商銀行已發放土地流轉貸款24筆,貸款金額4301萬元,涉及流轉土地2431畝,有效支持了農村金融的發展。同時,還將壺關縣作為試點,拓寬“三農”發展的融資渠道,逐步探索農村旅游專業合作社貸款等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
強化風險防范打造金融新環境
長治市成立了開展整治非法集資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領導,全面排查,強化監測預警。嚴厲打擊非法集資,不斷加大正面宣傳力度,積極推出公益廣告,全面提高百姓防范金融風險意識。積極幫助資金緊張的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協調銀行、擔保等機構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用好應急周轉基金等相關工具,探索利用國有資產為企業融資進行擔保,避免單一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區域性金融風險的發生。開發小貸公司征信系統,發揮“民間融資服務中心”與“長治金融網支付平臺”的作用,對民間借貸進行線下登記或支付交易備案,促使民間借貸陽光化、透明化。同時,妥善處置大型民營企業債務風險,防止民營企業因聯保、互保發生債務風險進而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協調農發行等債權銀行推動金澤生物重組;協調有關銀行達成了對常平集團不抽貸、不壓貸,對存量貸款進行續貸,已歸還承兌敞口重新續簽,執行貸款基準利率等共識,并由地方財政借資1.6億元,為常平集團墊付半年貸款利息,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積極探索國有公司為企業融資進行擔保的新模式,協調城投公司為潞寶集團發債提供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