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昌吉州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上主要表現為“四降一升”即:經濟增速下降、工業產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除“四降一升”的突出問題外,還面臨維護穩定和改善民生“雙重壓力”、加快發展和轉型發展“雙重任務”、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針對這些問題,昌吉州財政要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財政工作的核心任務,不斷創新工作思維,堅持“四個必須”:
一是必須清醒認識新常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投資和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主要是“減、退、變”。“減”就是:大幅壓縮專項個數,減少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全面減少了一般性“散、小”項目的支持。“退”就是:加快退出競爭性領域和一些可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專項,主要采取基金等市場化模式運作。“變”就是: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將“先分資金,再定項目”變為“規劃定項目、項目定投資”。我們一定要轉變思想觀念,積極適應新常態的變化。
二是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所謂底線思維就是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新常態下,財政干部要調整好心態和狀態,正確看待財政增長速度,保持定力,積極主動、滿懷信心抓收入。合理界定財政支出范圍,積極應對收支矛盾。堅定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對認準的事,要大膽的創、大膽的干,不觀望。堅持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相協調,守住民生底線,財政支出更多的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堅持講紀律、守規矩,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時刻履職講原則,辦事守規矩,紅線不觸碰。
三是必須樹立財政風險意識。近年來,我國經濟杠桿率增速過快、比例過高、結構失衡,已經成為影響“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風險。杠桿率高,政府債務增加,會累積轉化為財政風險。我們必須樹立全局意識,在制定財政政策、安排財政資金、推進財政工作中都要時刻強化風險意識。要以防范地方政府債務等風險為重點,積極研究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化解、債務置換的有效措施,在穩妥降杠桿上有所作為。
四是必須增強質量效益意識。把質量作為財政工作的生命線,更加注重財政工作、財政政策、財政資金、財政項目的質量和效益。財政收入上,要實事求是,依法征收,堅決避免“空轉”;財政支出上,牢固樹立“緊日子”思想,重視財政支出效果,確保“一分錢辦一分錢的事”。把握好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安排預算時關注資金投入對經濟增長、稅收拉動、民生發展等的作用,把效益作為重要取向和標準,集中資金重點用于效益高的項目,提高投資的有效性,擴大有效供給。加快績效管理制度建設,不斷增強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