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再次圍繞東海問題大做文章。該黨議員呼吁安倍政府通過訴諸國際仲裁來處理與中國在東海的爭議。
日本惡意指責中國開發東海油氣田并非首次。去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議院特別委員會上聲稱,“2008年的(日中)共識沒有得到遵守”,中國沒有與日本“共同開發”。去年的《防衛白皮書》也根據自民黨的意愿增加了“抗議并要求中國停止在東海油氣田開發活動”的內容。
但提出將國際仲裁手段適用于東海確屬日方新動向。仔細考量,這種“創新”背后反映出自民黨保守勢力的幾重精心算計。
其一,為菲律賓正在強推的南海仲裁案站臺。日本很清楚中國反對菲單方面提起國際仲裁的立場,也明白其背后的是非曲直,但在言行上明顯偏袒菲方。日本官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菲通過國際法和平解決與中國之間的南海領土爭端”。今年以來,隨著仲裁庭即將公布結果,日本更是動作頻頻。近日,日本借東帝汶領導人到訪之機,在聯合新聞稿中寫入南海問題及菲律賓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稱“注意到裁決對爭議方有約束力”。日本希望實現南海和東海問題的“聯動”,借攪亂南海牽制中國,配合其在東海的圖謀。同時,配合美國在南海橫行霸道的訴求,拉緊日美同盟關系。
其二,為自民黨爭取更多支持。自民黨盡管目前在日本國會掌握主動,但也不能完全無視民眾意見。自民黨正在為今年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做準備,目標是獲得2/3的絕對優勢。為達到此目標,選前仍需爭取民心。但不少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政策不滿,而且,飽受爭議的新安保法即將在3月底實施,日本多地發生反對該法案的示威游行。此時炒作東海爭議、強調日本會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有助于自民黨轉移民眾不滿情緒。
其三,為日本在東海搶奪中國主權權益提供助力。中國曾對日方釋放善意,愿與日方達成共識,使中日之間尚未劃界的東海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國一再申明,中日共識不得損害中國在東海的主權和管轄權,中國在東海劃界問題上的法律立場和主張沒有變化,不承認日方所謂的“中間線”主張。然而,日本拒不承認中國對春曉油氣田擁有完全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試圖強推其“中間線”原則。自民黨拋出仲裁方案,不過是看到菲律賓借仲裁興風作浪,欲效仿之以服務私利。
自民黨確實煞費苦心,但實難達到“一箭三雕”之效。國際法的基礎是公平公正,打著國際法的旗號損害他國主權權益的行為必然失敗。中國已識破日本在東海問題上的種種小動作,不會輕易上當受騙。對日本自身來說,民眾擔心國家卷入沖突,也不愿看到本國與中國等重要鄰居的關系惡化。
在今年中國兩會期間,日媒在記者會上關注中日關系走向,關心中日關系改善的出路。中方給出的答案很清楚:日本當政者須對中國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做“兩面派”。相比日本迷信的“仲裁”,中國的方法才是溯本清源。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