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購如今是“天天見”。昨日,央行再度進行1000億逆回購操作,并將7天期改為14天期。春節期間,央行將在每個交易日逆回購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根據公告,央行周二進行了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各500億元。此前一直進行的7天期逆回購在周一“下架”后,昨日央行重啟14天期逆回購,并將中標利率定在了2.4%。至此,央行本周兩個交易日已向市場釋放共計1100億流動性。
上周四央行曾發布公告表示,從1月29日至2月19日,除了周二、周四常規操作外,其它工作日均正常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操作流程保持不變,以保證春節期間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此前央行一度大量釋放流動性,僅上周就向市場釋放6900億元流動性。反映資金流動性寬松的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也隨著大量流動性的釋放而下行。
不過,即便流動性已經得到緩解,央行仍然保持著每天逆回購的節奏,在業內人士看來,足以顯示出央行欲在春節期間扶助流動性的意思,釋放維穩信號。
與往年不同,除了發放工資、稅務等季節性原因以外,外匯占款的減少也讓今年春節前后資金面趨于緊張。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表示,央行釋放流動性,也是為了避免資金大起大落。
雖然央行逆回購“天天見”,但各家機構對春節前后是否還有降準仍各執一詞。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總監周文淵認為,結合近期央行操作及向市場釋放的信號,春節前不會降準。“央行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SLO、SLF、MLF、PSL等工具提供流動性,可以對沖流動性壓力,資金面有保障,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會趨謹慎。”
而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研究負責人李奇霖則分析認為,由于外匯占款流失的是低成本長期流動性,再加上地方債進一步擴容,長期寬松需求仍存,而相對于降準來說,各類工具投放流動性的資金成本偏高,“春節后降準的預期仍然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