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三支毒箭射向新興國家 中國應拿出什么解藥拯救市場
來源: 發布時間:2015-12-09 09:23:17

經濟學家吳迪撰文指出,兩年前我們還沉浸在新興國家崛起的喜悅中,或購房、或旅游盡情享受著經濟高速發展的果實。是什么原因,讓新興國家突然面臨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就在前年,全世界還沉醉于新興國家的高速增長中,以“金磚五國”為首的新興國家作為經濟一極,又是開峰會又是合辦銀行,仿佛被西方發達國家把持的世界經濟格局,將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書寫。然而行至今日,亞洲和整個新興國家就都籠罩在了金融危機的陰影中。

截至今年8月,流出新興國家的外資總額高達1萬億美元,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的前三個季度逃出新興國家的資金總額還要多一倍。同時,新興國家的貨幣也大幅貶值,除了人民幣外,今年大多數新興國家的貨幣都貶值了10%以上。而一些經濟狀況不好的國家,其貨幣貶值的幅度甚至超過了1997年金融危機中的最高紀錄。

隨著資金的持續流出,經濟增長開始急速滑坡,貨幣匯率暴跌此起彼伏,再佐以美聯儲將啟動加息周期,新興國家的貨幣危機和債務危機才剛剛掀起蓋頭來,最糟糕的時候還沒開始。

堪憂!新興國家

新興國家的經濟問題有多嚴重?讓我們先看看“金磚五國”中的巴西。作為南美洲最大的經濟體,巴西經濟滯脹風險不斷擴大。今年巴西的GDP預期將萎縮至1.5%,創下了自2008年12月以來的最糟糕紀錄。與此同時,巴西的匯率穩定也面臨崩潰——從年初至今,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已經下跌了34%,至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每一天,巴西人都在飽受雷亞爾快速下跌的折磨,拿到手上的薪水縮水再縮水。更不幸的是,美國信用評級機構將巴西債務評級下調至接近“垃圾級”。

至于“金磚五國”中的南非、俄羅斯也狀況不佳。南非作為非洲最發達的經濟體,該國的GDP增速僅為1.5%,而失業率高達20%。前不久南非發生排外暴動,就是因為整天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抱怨外國人搶了他們的工作機會,從而對國家經濟失望透頂的寫照。而被西方發達國家集體制裁的俄羅斯經濟更惡劣,GDP下滑迅速,資本外逃加劇,債券收益率和通脹率高企,俄羅斯的盧布已巨貶了50%以上。放眼望去,“金磚五國”前景堪憂,漸漸褪色。“金磚五國”這個詞是高盛在2001年推出的,但是今年11月初高盛的“金磚五國”投資基金卻以關閉收場,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最有實力的“金磚五國”尚且如此,其他新興國家的日子則更不好過了。根據IMF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土耳其、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金融體系,無論是從外部環境還是從內部結構上來講,都已經到了很脆弱的邊緣。而哥倫比亞和智利的貨幣也正在經歷“自由落體”。過去三個月,智利比索和哥倫比亞比索貶值均超過10%,令兩國民眾的生活成本驟增。

射向新興國家的三支箭

兩年前我們還沉浸在新興國家崛起的喜悅中,或購房、或旅游盡情享受著經濟高速發展的果實。是什么原因,讓新興國家突然面臨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

第一支箭:全球貿易疲軟

本次新興國家經濟下滑的核心在于全球貿易前所未有的疲軟。除了2010年曇花一現的復蘇,全球貿易量已經逐步萎縮至2000年初的水平。而且,貿易對于全球經濟的推動也在降低,據世界銀行測算,一美元貿易額對于全球經濟的推動效果甚至不及1986~200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新興國家不像發達國家有強大的金融業和服務產業,出口不振的時候可以依靠內需支撐一陣。新興國家的GDP增長歷來高度依賴工業產品和大宗原材料出口,而全球貿易的低迷令新興國家陷入了極大困境。

第二支箭:巨額熱錢逃逸

出口不暢,又遇上美國加息,新興國家的經濟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格蘭銀行和美聯儲等西方央行競相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總量高達4萬億美元的外國游資涌入了新興國家,以此推高新興(300098,股吧)國家的債券、股票和流動性金融資產,造成房市和股市泡沫。而美元一旦加息,收緊流動性后,資本的逐利本性將指引這些巨額熱錢拋售新興國家資產并回流到美國本土。為了穩定本國市場和匯率,新興國家不得不釋放外匯儲備維穩。比如,據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數據,由于央行大規模干預匯市力撐人民幣匯率,導致今年8月外儲消耗939億美元;9月份消耗432.6億美元;10月份由于央行動用了外匯期貨粉飾太平,導致外儲微增113.9億美元;11月份消耗872億美元。

第三支箭:美元加息令外債壓力巨增

美元加息后帶來的美元升值趨勢將是對于新興國家的最后一擊。在美元泛濫時,美元借債成本低廉,于是新興國家大力舉債。標普在一份研報中指出,截至2015年,亞太地區的非金融企業將占到全球債務增額的半壁江山。他們的債務增發和再融資總額將高達53萬億美元。該地區的債務凈余額將大于北美、歐元區和英國的總和。當美元升值形成趨勢后,這些以美元計價的巨額債務將變得昂貴。本已入不敷出的新興國家如何償還債務將變成大問題。瘋狂的又何止是亞洲企業,亞洲的家庭也是如此。整個地區家庭債務的水平也很高。根據標普的數據,家庭債務對GDP的占比,馬來西亞是81%,泰國是77%,韓國是75%。房價一旦向下調整20%,這些國家許多家庭的資產凈值(HomeEquity)就會成為負數,上一次美國發生了這種情況,結果引爆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

以馬來西亞為例。目前,公共債務在馬來西亞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5%,為東南亞國家之最。而馬來西亞的家庭債務總額對GDP占比從一年前的75.8%增加到了81%。家庭債務總額的81.7%來自于銀行借貸,而其中的56%被用來購買房產。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借了這么多美元計價的債務總要一筆筆歸還。然而這半年來石油價格暴跌,令馬來西亞的收支驟減(原油相關收入占政府總收入的30%)。一邊是支出加大,另一邊是收入銳減,這就能解釋為什么馬來西亞最近面臨經濟崩潰:馬來西亞外匯儲備自2010年以來,首次跌破1000億美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今年累計跌了24%,跌幅在亞洲貨幣中居首。

更壞的消息是,馬來西亞的主權財富基金一馬發展公司,3次拖延償還5.5億美元的債務,引發投資者恐慌。評級機構穆迪和惠普已向馬來西亞發出警告,若債務環境進一步惡化,很可能會調低馬來西亞現有的A3評級。一旦國家信用被調低,借債成本將會變得更加難以忍受,從此走上類似希臘的不歸路。

新興國家突圍的關鍵

新興國家看上去如此不堪,虛弱的外匯儲備和經濟結構也不能抵御華爾街對沖基金的做空。只要這些“索羅斯”們愿意,就有機會通過做空新興國家大賺特賺,同時引爆新興國家的債務危機、資產泡沫危機。不少新興國家將會像歐洲的希臘那樣,深陷經濟衰退、國家信用破產的泥譚里。到那時,華爾街的資本大鱷會以1~2折的剁手價到新興國家收購廉價資產(比如,希臘如今正向海外投資者兜售港口、小島等優質國家資產),完成一輪對新興國家的完美收割。

新興國家的金融危機本質是高杠桿的債務危機。根據美聯儲達拉斯分行的量化模型分析,如果某個新興國家的經濟與中國相關度越高,其抵御債務危機的能力就越強,其債務危機全面爆發的可能性就越低。但前提是中國不要爆發全面的債務危機。而在現有債務情況下,中國的貿易順差對GDP占比越高,中國全面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就越低。值得警惕的是,中國的貿易順差對GDP占比過去幾年下滑顯著,從2007年的峰值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左右。如果這個占比能繼續保持目前持續萎縮的態勢,那中國全面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高。

因此,要想幫助新興國家抵御金融危機,中國要做的就是扭轉貿易順差對GDP占比的頹勢。而要這樣做就必須放棄人民幣匯率堅挺的政策。早在2013年,經濟智庫LombardStreetResearch就在研報中指出人民幣匯率高估了30%之多;2014年的研報指出人民幣匯率高估了20%之多。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自2008年以來,人民幣相對于一攬子主要貨幣(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的真實有效匯率已經升值約45%。2015年,巴克萊銀行根據行為均衡匯率模型分析指出,人民幣是目前全世界第二被高估的貨幣。央行必須放棄消耗外儲拉升人民幣匯率的政策,讓市場給人民幣匯率筑底,只有這樣中國的貿易順差對GDP占比才能觸底反彈。

穩住了的中國,可以通過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為新興國家提供大量的貸款和援助,而這些國家拿到貸款將用來購買中國的產品和服務。這樣一來,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就可以大大得到緩解,同時能幫助新興國家抵抗金融危機。

由此可見,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絕不是吃力不討好的面子工程,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金融安全和地位,對拓展海外市場也助力甚大。全球金融目前被歐美壟斷,這也是新興國家突破“貿易條件”困境的最大瓶頸。中國要從低端制造向全球經濟食物鏈頂端攀登,必須要有強大的金融體系保駕護航,而亞投行和金磚銀行堪當重任。另外,亞投行和金磚銀行是新興國家和亞洲不可多得的實現金融穩定的重大戰略資源。因為一旦美聯儲加息,整個新興國家和亞洲都將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此時,中國通過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為新興國家和亞洲各國提供融資渠道不啻為雪中送炭。

亞投行、400億美元絲路基金和160億美元提供給新絲路沿途各省的基建基金,這三大整合歐亞路橋的基建基金加起來,每年將為亞洲發展中國家提供500億美元的增量投入。這對流動性開始收緊的新興國家和亞洲國家來說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以人民幣戰略貶值穩住貿易順差對GDP占比,解除自身爆發債務危機的險情;以亞投行和金磚銀行來為新興國家和亞洲的去杠桿化提供融資渠道支持;新興國家和亞洲才有從容的空間周旋,共同戰勝潛在的金融風暴。(文章來源:《公民經濟學家吳迪》公眾號)

?

新聞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