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石巖)針對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態勢,13日,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等多名經濟學家在北京舉行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在央行降息及樓市投資等方面,仍有潛力可挖。
近日公布的各項數據顯示,主要經濟指標喜憂參半,但整體上仍延續回落態勢,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幅度收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繼續小幅回落。更讓人警惕的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5.9%,環比降0.4%,已連續44個月同比下降。
“目前中國經濟運行依然還是處在減速過程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非常明顯的(企穩)跡象。”在13日召開的2015CCTV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連平坦言。
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看來,目前中國經濟的表象雖然是速度的放緩,但事實上卻是動力結構在發生變化。
“過去靠資源和要素大規模投入的條件現在發生了變化,勞動力人口的數量紅利在開始消失,環境的約束在強化,這是從供給層面講。”王一鳴說,從需求來看,他指出,市場需求也在變化,一方面,房地產的投資和汽車生產回落,同時,短期內又很難找到與住房和汽車相當的板塊來支撐經濟的增長。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同意有關現階段動力轉換導致經濟減速的論斷,他以“第二大傳統動力房地產”為例指出,今年來,房地產開發商沒有加大投資,因為后者認識到了中國房地產總需求平穩下滑的態勢。“中國需要蓋房,但是不需要每年銷售或者生產12億平方米房子。”
“在某種意義上說,未來經濟要企穩,很大程度上要看房地產投資能不能企穩。”連平說。但他同時指出,在加大對房地產投資的過程中,要“加以謹慎考量”,并從“政策層面加以有效監管”,以防土地價格和房價再度過快上漲的局面重演。
面對由于物價水平持續低迷引發的通貨緊縮隱憂,梁紅指出,有鑒于歷史教訓,當前政策應“極力避免”通貨緊縮、經濟增長下行、銀行壞賬增加、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這一負面循環。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穩增長并不和調結構相矛盾,我們的逆周期宏觀政策還是有很大的作為的空間。”梁紅隨后直言,這些政策主要指的是降息。
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降息降準的節奏顯著加快。10月24日起,央行再次降息降準,分別下調了0.25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這已是自去年以來的第6次降息、降準。對于這一系列舉動,梁紅稱“非常值得歡迎”。
盡管承認中國經濟面臨困難,但當日所有經濟學家均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成功表現出信心。尤其是結合本月初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上述經濟學家均對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發展抱持樂觀態度。
“中央對"十三五"規劃提了一份非常全面和系統的建議,從中我們看到了未來五年中國經濟中期發展的一張藍圖,毫無疑問我們也是充滿信心的,就對未來保持一個中高速的增長,我們還是抱有期待的。”連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