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地方政府官員為了謀求升遷曾經力爭上游,而在反腐之際,他們不愿表現突出,以免引來貪污腐敗的印象。此外,在這些官員的政績評價中,經濟成長率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往了。 所以,一些經濟學家指望的第二支興奮劑可能會來得晚一些。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開始下滑、當局出手拯救,財政刺激政策似乎會接過振興經濟的接力棒。
但是,這個策略似乎有個問題。美銀美林策略師們得到的坊間證據顯示,計劃用于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還沒有部署下去。
由于中國央行很難帶來更寬松的金融環境,決策者們在資本外流情況下動用外匯存底支撐人民幣匯率(進而導致流動性減少),財政政策似乎成為刺激經濟活動最為便利的渠道。
雖然經過改革的融資制度理論上讓資金更加充裕、成本更加低廉,但美國銀行在中國的團隊發現,地方政府不能或不愿啟動新項目的開工建設。
“在民營部門資本開支依然滯緩的情況下,人們指望財政投資能夠穩定經濟,”美銀美林策略師TracyTian、崔巍和KatherineTai在研報中寫道。 “然而,投資進展緩慢,這可能是因為政府官員項目協調失當和缺乏動力所致。”
中央政府希望在短期內幫助穩定經濟,但不愿冒著加劇產能過剩顧慮的風險。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帶來了產能過剩問題,康巴什等鬼城的曝光成為多年胡亂投資的例證。因此,這一輪投資意在更加有針對性地滿足更為迫切的城市需求,例如地下管網建設,以緩解市政系統的壓力。
但是,三位信托經理傳遞給美銀美林團隊的信息是,從中央到地方沒有明確方向,地方政府官員缺乏緊迫性: 各級政府缺乏溝通,因此地方政府不清楚這些投資該怎么辦。尤其是地下管網建設,我接觸的地方政府官員似乎不太清楚這些項目由哪個部門牽頭,因為這些管網包括電信、下水道、電力和煤氣,分別屬于不同政府部門管轄……
在2012年,地方政府官員喜歡跟我一起頭腦風暴以找到融資渠道,他們熱切希望將每一分錢都投出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怕承擔風險。在我看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有這么大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問題。如今,他們沒有了動力;很多官員在融資方面不愿承擔風險。例如,如果地方政府融資成本上限是10%,他們就不會費心考慮如何接納融資成本為11%的資金。
根據信托經理的說法,地方政府收到的資金主要用于進行債務展期,新的開支可能會在未來3-6個月開始加速。
地方政府官員為了謀求升遷曾經力爭上游,而在反腐之際,他們不愿表現突出,以免引來貪污腐敗的印象。此外,在這些官員的政績評價中,經濟成長率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往了。
所以,一些經濟學家指望的第二支興奮劑可能會來得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