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略網
在過去的5年里,非洲大陸一直都是增長最快的手機市場,今年第一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增長達到47%。內部的推力和外部的吸力無疑是小米走出去的最直接動力。
但在基礎奢侈普遍落后、消費水平不高的非洲,性價比就顯得不是一張好牌了。
風口理論:非洲的當下風頭正勁
在中國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購機潮中,小米適時的出現,以“不可思議”的性價比,引的普通用戶驚聲尖叫。為了占到這種“便宜”,不惜等待幾個月的時間,像極了因為某種信仰而守身如玉的貞潔烈女。于是買到的在歡呼,買不到的在等待,最終都是沖著小米而去。靠著這種換機的紅利和超高轉換率,小米在國內的發展順分順水。但現在風漸退,紅利消失。那只被吹起來的豬也因為體量增大,不再適宜飛行。但“東方不亮西方亮”為了繼續獲得遨游的快感,不外乎找到另一個更大的風口。
依據全球移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ssociation)發布的報告顯現,從獨立用戶和移動銜接數量來看,在曩昔五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區域是增加最快的區域。到2014年6月,該區域有3.29億獨立手機用戶,浸透率到達了38%。
而商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則顯現,非洲商場榜首季度的手機總銷量增加了66%,至3600萬部。其間功用手機的銷量在榜首季度同比下滑20%,而智能手機購買總量則完成了47%的增加。
IDC稱,非洲智能手機去年整體增長108%,本年中東和非洲區域的智能手機總銷量估計將到達1.55億部。
無論是智能手機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還是功能機向智能機的換機潮,都恍如幾年前的中國景象。
但是有風口人人都會覬覦,市場相似,競爭對手卻有了很大不同。小米面臨的挑戰依舊不容小覷。
進入時間較晚
與在國內做智能手機的先發制人不同,小米進軍非洲顯然是慢人一步,“要么做第一,要么做惟一,要么第一個做”小米肯定不是后者,但也不見得能成為前兩者,在時機就是機遇的互聯網時代,小米的姍姍來遲,顯然錯過了太多。因為較早進入,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傳音已經躋身非洲三大品牌手機之一,其生產的Tecno手機在非洲卻幾乎家喻戶曉,其傳統功能機與智能機在東非市場的占有率與三星手機難分伯仲。另外根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截至目前,非洲智能手機市場前五位中,華為、傳音、TCL通訊等3家企業已占據三席。中興通訊、金立、聯想、oppp也是扎堆非洲淘金。不同與早期在國內跑馬圈地,小米此時進入,無異于虎口奪食。
不能再打“性價比”牌
小米向來以性價比著稱,依靠互聯網營銷,小米以價格屠夫的形象整體拉低了國內智能手機價格。但小米的這一模式,在非洲顯然行不通。
非洲基礎設施落后,據在非洲做手機行業的中國人介紹,非洲電商狀況整體落后中國10到15年。所以小米選擇了與MobileinAfrica結盟,并挖掘蘋果的渠道商,借道拓展市場。但率先推出的兩款產品,紅米2售價160美元,約合人民幣1022元,而小米4售價則是320美元,約合人民幣2044元(已經包含井口關稅)。相比國內799元的紅米2和已經降到1299元的小米4,顯然小米主打的性價比并不明顯。
而如果像MobileinAfrica總裁RJ·范斯班唐克(RJvanSpaandonk)所說:“我認為小米現在是最令人興奮的移動互聯網品牌之一,它十分契合非洲新式中產階級的需要和收入水平。”只是定位與中產階級,但是銷量又無法獲得更大突破,年底能否完成8千萬-1億的銷量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
以小米進軍之一的肯尼亞為例,很多人的手機價格在1萬先令左右(約600元人民幣),而“歐洲世界”的南非則好一些,但要面臨華為等中國廠商的激烈競爭,華為計劃年內在南非完成200萬臺的銷量的目標。
本地化或不足
中東、非洲這些特殊地區,往往對手機也有特殊需求。以經濟水平較高的南非為例,根據去年知名市場研究公司Jana的調查顯示,在南非有46%的用戶希望購買5.5寸及以上尺寸的手機設備。
小米攜5寸的小米4進軍非洲,是否適宜?
再如尼日利亞,電力供應極差,每年要經歷三百次停電,包括首都阿布賈、第一大城市拉各斯在內的尼日利亞大部分地區都籠罩在缺電的陰影之下,因此當地人購買手機往往會在手里掂幾下,已確定是否有足夠分量的電池保障續航。之前就有外媒報道據外媒FastcoDesign報道,非洲最流行的是一款名叫“X-TIGI”的三卡三待手機,配置了1萬毫安電池。還有小米引以為傲的miui有沒有針對非洲做出優化,是否適應當地市場也都都懸而未知。
總之,小米高速成長的模式,決定了小米要加速向海外拓展。無論下一站是南亞、非洲還是歐洲,小米全球化都已無新聞,作為用戶,還是希望小米更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