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字科技已經融入了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整個社會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日前表示,數字科技在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中的作用已經深入人心。
常皓是9日在2023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會議暨第四屆鎮長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認為,一個地方的經濟、產業的發展,和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關系。新發展階段的經濟和產業,為新時代的治理和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今天,我們擁有了更好的數字化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可以通過智慧平臺高效響應公共服務的具體需求,快速反饋服務對象的評價與體驗,并積累數據開展大數據分析,為更好地治理與服務提供優化建議。”常皓說。
數字科技推動社會基層治理協同創新
協同,是產生創新的重要源泉。通過加強在治理、服務、科技等方面的協同,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從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例如上海提出了“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充分發揮了數字科技對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賦能,也成為當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中央政法委原綜治三室主任、原政法研究所所長胡增印認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數字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在現代化的場景下,只有通過科技賦能、技術化、智能化才能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效率。要以數字化手段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要著力架構數字治理,推動基層治理與科技賦能的深度融合,要依靠數字治理重構社會風險防控體系,要堅持把精細化、標準化、常態化的理念貫穿于公共安全的工作全過程,推動公共安全工作與網絡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
原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表示,如果說舊的基礎設施“鐵公基”對經濟發展有影響,數字技術等新興基礎設施對未來發展將產生加速度的影響。所以要結合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社會問題辨識體系和重大風險檢測機制。同時,對政府要深化“互聯網+政府服務”,強化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行政服務與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協調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數字賦能讓物業服務更智慧、更高效
物業服務作為社會治理的基礎環節,也隨著數字化浪潮,正逐步由傳統服務向創新智慧服務轉型升級。保利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保利物業”)資料顯示,今年3月正式揭牌的保利西海岸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暨保利“RADAR(雷達)”智慧社區,旨在通過智能化升級和改造,整合社區數據資源,補齊社區數字短板,構建起智慧社區建設和運營體系,實現社區管控智能化、全景化、平臺化、數字化。
“在物業企業紛紛加速融入社會基層治理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趨勢和階段的變化。”保利物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吳蘭玉表示,現有的基層社會服務正在走向精細化、精準化和精益化,呈現出專業化的微服務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