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1月22日電(康耕甫)11月21日晚上,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暨全球金融科技大會平行論壇:數字新基建”在北京舉行。論壇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要求,探討了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建設路徑,以及如何以法治護航金融科技創新。
——數字新基建賦能金融服務升級
數字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與重要分支,對推動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意義重大。近年來,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用凸顯,數字新基建建設持續升溫,目前已從單向賦能支撐發展到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全面融合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市西城區委常委、副區長聶杰英介紹說,西城區將推動數字新基建持續賦能金融科技發展,賦能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示范區建設,并以新基建發展為契機,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探索核心區金融和科技雙輪驅動發展的西城模式。
對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及對金融行業的賦能,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首席信息技術官趙峰表示,需求驅動金融產品服務升級,數據驅動業務運營管理升級,業務驅動數據資產價值釋放,流量驅動互聯網新場景創新,技術驅動前沿科技應用突破,模式驅動構建開放融合生態。
中國農業銀行研發中心總工程師趙韻東指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技術是支點、業務是內核,根本目標是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應不斷破解數字化轉型難題,通過“用數”讓轉型成果惠及業務一線。
建投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楚立山認為,基礎性動力“5G”、延展性動力“AI技術”、完善性動力“區塊鏈”共同構成了賦能金融業的數字新基建,重塑了金融的整體生態,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架設安全泛在的金融網絡、布局先進高效的算力體系作為“數字新基建”的三架馬車夯實了金融業轉型與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
——數據與算力是關鍵與核心
中國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馬龍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的深度挖掘與運用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體驗是數字化轉型的出發點,效率是數字化轉型的生命線,人才是數字化轉型的決定性因素,科技倫理是數字化時代的行為準則,數字化轉型的明天是各行業、各領域的充分融合與共生。
中國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副主任常冬冬指出,數字新基建的本質是數字基礎設施,它以算力為核心,融合算力生產、傳輸和服務于一體,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應通過打造新型算力基礎設施,服務金融數字化轉型發展。
百信銀行行長李如東認為,數據是關鍵性生產要素,要堅定做數據價值的探索者,更要做數據安全的守護者,同時也要和監管機構一道,利用監管科技,綜合提升金融服務和監管質效。
——法治護航金融科技創新
與會專家還探討了如何以法治護航金融科技創新,希望打造金融科技與法治融合的研究和交流平臺。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指出,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對全面依法治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深遠影響,應從提升智慧法院建設智能化水平、持續加強金融司法專業能力建設、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支持、廣泛凝聚金融法治合力等方面助推金融科技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莫紀宏表示,金融科技數據合規管理等將是未來不斷探索的方向,以促進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落地實施。
“北京金融法院將充分發揮金融審判職能作用,為數字新基建的繁榮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北京金融法院院長蔡慧永介紹了金融司法對保障數字新基建高質量發展的功能作用。他指出,金融裁判理念應積極適應數字新基建的生態變化,金融司法政策應及時回應數字新基建的監管規則,金融審判工作應主動融入數字新基建的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