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三年期利率高達4.4%,邀請客戶更有好禮相送”“利率高達4.85%,手慢無,需要的掃碼申請”。類似的存款產品信息經常活躍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吸引尋求高利率存款產品的儲戶。殊不知,銀行花式吸儲的同時,卻有可能踩了監管紅線。
攬儲“經紀人”曇花一現
邀請好友存款即可獲得獎勵?是的,互聯網大廠常用的“裂變營銷”已被“借鑒”至銀行領域。
8月4日上午,《中國農村金融》記者注冊登錄富民銀行的“富民經紀人”小程序發現,首頁上存在三款可推廣的產品,并且每個產品都標注了獎勵規則詳情。其中規定,經紀人的邀請對象為新客戶,也就是從未在富民銀行各渠道與平臺注冊實名過的客戶,只要新客戶通過掃碼進入并開戶成功,完成產品存入一個自然日以上,即為成功邀請。
此外,對于整存整取3月期產品,富民銀行也明確給出了經紀人每日可獲得的收益:經紀人每日邀請獎勵=邀請客戶整存整取3月期當日余額*0.3%/365(稅前)。按照此種收益算法,若邀請人存入50萬元,則經紀人每日能獲得4元左右的邀請獎勵,對儲戶來說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富民經紀人”是富民銀行推出的一款存貸匯產品推廣平臺,個人或富民用戶合作渠道通過推廣富民銀行產品,可獲得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富民銀行對于經紀人的身份認證并沒有門檻,全國各地用戶均可在該平臺申請推廣相關存款產品,對購買的用戶也沒有設置門檻。記者發現,在注冊認證完成后,該平臺還會給經紀人提供相應的產品宣傳文案和推廣二維碼海報,用于引流宣傳。
然而在記者注冊后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5日,記者致電富民銀行官方客服人員想要進一步了解富民經紀人對邀請人數以及資金上的要求時,發現該款產品已正式下架。
“目前我行在進行業務調整,已于2022年8月4日17:00起停止相關經紀人的資質申請,因此您目前的二維碼是暫時不能夠進行新客戶的邀請的。”這位客服人員告訴記者。
至于今后該產品是否還會上架以及下架的原因,該行客服人員表示,下架是業務調整的需要,關于上架時間還要看銀行進一步的安排。“但我行其他的存款產品還是正常對全國所有用戶開放的,只是邀請新用戶的話并沒有相應的收益了。”該客服人員補充道。
在互聯網異地攬儲被叫停后,此類“經紀人”攬儲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負債端的壓力,但突然下架與是否違背監管要求有關還尚未可知。
除了上述富民銀行的富民經紀人外,銀行的攬儲方式可謂是花樣百出,有的開設專門的產品推廣平臺,以高息存款吸引儲戶,有的為儲戶提供實質的獎品或積分獎勵,有的通過所謂的“白名單”為特定人群推銷高息產品,甚至部分區域性銀行向特定客戶推薦組合式存款,間接做高利率來攬存。
是否觸碰了監管紅線?
“富民銀行利用儲戶進行線上攬存行為顯然觸碰了監管的紅線。一是高息攬儲,無論是以何種形式出現,都是監管所禁止的。而通過儲戶變存款‘經紀人’的做法,顯然是在打擦邊球,違反了監管部門對異地金融機構異地展業的規定。”財經專欄作家、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特邀高級研究員李庚南提醒道。
對于互聯網貸款等線上業務,監管部門一直都有著明確的規定,近年來,隨著相關政策與通知的出臺,銀行的線上攬儲業務逐步被叫停。
2021年1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也發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第十一條規定“地方性法人商業銀行要堅守發展定位,確保通過互聯網開展的存款業務,立足于服務已設立機構所在區域的客戶。”
同時,《通知》明確規定,“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主要在線上開展,且符合銀保監會規定條件的除外”。“鑒于具有互聯網資質的民營銀行能夠在全國進行存、貸款展業的優勢,近年來許多民營銀行也開始向監管部門申請轉為互聯網銀行,緩解存款壓力大的問題。”業內專家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拿到可以異地展業互聯網資質的民營銀行只有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4家。
“在以上政策出臺之前,不少中小銀行依靠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實現存貸款規模迅速增長。這多發生在金融科技能力較強的銀行,西部地區比較少見。但隨著監管部門對于異地展業、線上攬儲的逐步規范,‘借力擴張’已不可行。”一位西部地區中小銀行董事長告訴記者。
不過,也有東部地區中小銀行高管表示:“這應該是個別現象。”
可以花樣百出但切忌不擇手段
既然監管已經明令禁止地方銀行異地攬儲,為何仍有銀行試圖觸碰紅線?“銀行負債壓力大,利用高息存款產品吸引客戶也是無奈之舉。”業內人士表示。
2022年4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可以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在政策鼓勵和監管要求下,日前,已有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下調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
“從需求端來看,偏好高息儲蓄產品的客戶尋求無果后,自然會考慮打著‘高息存款’口號的線上存款產品。”上述專家告訴記者。
從供給端看,民營銀行有著更多提供高息的便利。“民營銀行本身并沒有物理網點,能夠節省人員、租金、攤銷、設備等高額的網點費用,降低很大一部分運營成本,而這部分費用剛好能夠轉移到存款利率上,使得民營銀行可以承擔較高的負債成本,向客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高息存款產品。”業內人士分析。
但這并不意味著銀行能夠踩在監管紅線上,偷偷進行異地展業。“尤其是近期村鎮銀行事件給廣大儲戶帶來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這種情況下,儲戶在追求存款高利率的同時也會考慮銀行的信用問題,導致中小銀行高息存款產品的吸引力有所降低,攬儲更加困難。”李庚南表示。
那么,如何在監管紅線內應對攬儲壓力呢?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中小銀行回歸本源:一是錯位競爭,堅持做小做散,做大型銀行不愿意做的長尾客戶;二是要發揮扎根本地優勢,長期代收代付形成的賬戶優勢、親民優勢、品牌優勢;三是要創新存款產品,通過差異化產品設計,以此吸引并留住客戶,增強客戶黏性。
在5月20日銀保監會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強調,農村中小銀行要堅持做小做散,改進金融服務能力。一方面是堅持信貸資金源于當地、用于當地、小額分散原則,不得吸收異地大額存款,不得發放異地貸款,嚴控大額授信,下沉對本地市場的服務重心。另一方面是推動農村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金融科技改進客戶服務,提高風控效率,改造展業模式,通過金融科技+人海戰術,鞏固農村中小銀行在縣域金融市場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