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月的上會小高潮后,7、8月IPO審核速度出現明顯放緩。根據最新安排,8月28日-31日的上會安排已出,共有深圳市優優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優綠能”)等6家企業上會。經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今年8月共有30家企業上會,7月則有25家企業上會,7、8月合計55家企業IPO上會。而在今年6月一個月就有53家企業IPO上會。8月27日晚間,證監會也發文稱,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8月30日無上會安排
根據安排,8月28日-31日共有6家企業迎來IPO大考,滬深京市場各兩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具體來看,8月28日星德勝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德勝”)、杭州立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方控股”)上會,兩家公司分別闖關滬市主板、北交所;8月29日則有蘇州高泰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泰電子”)、用友金融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用友金融”)兩家公司上會,分別闖關滬市主板、北交所。
8月30日則無上會安排,8月31日優優綠能、鄭州速達工業機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達股份”)兩家企業上會,分別闖關深市創業板、深市主板。
從上述企業的擬募資額來看,高泰電子擬募資額最高,公司擬募資11.55億元,分別投向功能性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功能性器件建設項目、功能性復合材料及器件產業化建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高泰電子還是一家“夫妻店”,公司實控人為葉健、汪義方夫婦,兩人合計控制公司96.3396%的股權。
剩余公司擬募資額則均在10億元以下,其中星德勝擬募資9.6億元,優優綠能、速達股份、用友金融分別擬募資7億元、6.63億元、6.2億元。
立方控股擬募資額最低,約為2.65億元。
上述6家企業中,速達股份系二度闖關IPO,公司曾在2020年6月申報過創業板上市,不過在2021年1月上會未獲得上市委通過。今年2月,速達股份轉戰主板市場,開始沖擊深市主板上市。
7、8月共55家企業上會
隨著8月28日-31日上會安排已出,今年8月的IPO上會情況出爐,共計30家企業上會。
經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今年8月滬深共安排了22家企業上會,剔除一家取消審核企業,共計21家企業成功上會,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分別11家、3家、7家。
北交所市場今年8月則共有9家企業上會。經計算,今年8月滬深京市場共有30家企業上會。
今年7月則共有25家企業上會,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分別有13家、2家、6家、4家。
今年7、8月IPO市場共計55家企業上會。
而在今年6月,滬深兩市就安排了46家企業上會,其中一家被取消審核,共計45家企業成功上會,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分別有21家、6家、18家。北交所則共有8家企業上會,滬深京6月合計有53家企業上會。
不難看出,今年6月一個月的上會數量與7、8月IPO合計上會數量近乎持平,7、8月上會審核速度較6月出現明顯放緩。
實際上,近期市場對IPO節奏關注較多。8月27日晚間,證監會發文稱,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階段性收緊IPO節奏。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實現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投融資兩端的動態積極平衡至關重要,根據當前的市場情況,適當收緊IPO有利于一級市場以及二級市場的穩定平衡。
近兩個月上會企業九成“過關”
從7、8月審核通過率來看,較此前沒有出現明顯變化,上會企業九成獲得通過。
在7、8月合計55家上會企業中,剔除本周的6家未上會企業,上會企業的過會率達89.8%。具體來看,5家未過會企業分別是北京諾康達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康達”)、鼎鎂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鎂新材”)、北京合眾偉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偉奇”)、無錫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晶海”)、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并行科技”),闖關板塊分別是創業板、主板、創業板、北交所、北交所。
在5家企業中,合眾偉奇、無錫晶海、并行科技還有再度上會機會,這3家公司遭到暫緩表決,而諾康達、鼎鎂新材IPO則遭到否決,公司將無緣A股資本市場。
據了解,諾康達IPO關注度較高,公司兩度IPO,第一次IPO是在2019年,公司欲闖關科創板,但僅歷時3個月,公司IPO便在當年7月撤單。2022年8月,諾康達轉戰創業板繼續IPO,但在今年上會遭到了否決。
招股書顯示,諾康達是一家以制劑技術為核心,以藥學研究為主、臨床研究為輔的綜合研發服務CRO企業,目前公司依托于自主研發創新的制劑技術平臺為各類制藥企業、藥品研發投資企業等提供藥學研究及臨床研究等服務,主要包括受托研發服務和自主立項研發服務。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科技產業投資分會副會長兼戰略投資智庫執行主任布娜新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于多次IPO的企業而言,公司可能存在迫切融資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公司IPO終止后或者被否后不排除會有繼續申報上市的可能。
針對公司后續發展計劃,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諾康達方面進行采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