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民詩會 從江油出發”啟幕儀式在李白的故里四川江油隆重舉辦,晚會分為引子《家在江油》及《詩聚江油》《詩說江油》《詩畫中國》《江油出發》四個篇章,其中在《詩說江油》篇章中,主持人和嘉賓向全國觀眾推介包括中壩醬油、江油肥腸在內的特色農產品,同時用詩詞、歌曲串燒、即興演唱的方式贊美江油高質量發展。
說到江油,那便離不開詩仙李白了。江油作為李白的故鄉,有“李白故里,九寨門戶,蜀道咽喉,華夏詩城”之稱,但除了李白,江油還有一張走出去的名片——中壩醬油。
川北中壩自古便是釀醬之鄉,馮道人在江油古鎮中壩北門創立清香園醬園,其后人韓銑中舉,官居道臺,韓銑赴京謝恩之際,攜家釀醬油為貢。御廚用清香園之醬油貢品烹飪御膳,道光皇帝品之不由叫絕。欣喜之余,道光揮毫賜名“中壩醬油”。中壩醬油由此得名,并被指名為貢品,馳名川內外,逐漸成為川菜調料八珍之一,其時一八二八年。中壩醬油也便有了至今195年的歷史。
“一菜一味、百菜百格”是世界人民對川菜的最高評價,地道經典的川菜制作,離不開川菜大師們精湛的廚藝,而川菜調味品在川菜制作中的地位更是居功至偉。從已故川菜烹飪大師史正良、到川菜廚王蘭明路;從成都龍抄手、到成都陳麻婆豆腐;從成都川菜博物館廚藝表演,到北京衛視養生堂川菜推廣;從星級大酒店大廚,到街邊小吃店老板......從四川回鍋肉,到魚香肉絲;從四川宮保雞丁,到川北涼粉......近200年來,中壩醬油總是陪伴四川廚師師傅們身邊最好的“朋友”!
今天的川菜已經是中國四大菜系中,消費者最喜歡、普及面最廣、市場占有率最大的菜系。而明天,中壩醬油作為經典川菜“八珍之一”必將為川菜的發揚光大作出更大的貢獻!
其實,并非只要遠方才有詩,在古人的筆下,不僅風花雪月值得歌頌,柴米油鹽皆可入詩。用琴詩書畫的心,過柴米油鹽的日子,這就是最美的生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