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三箭齊發:財政部公告印花稅減半征收;證監會優化IPO、再融資監管,規范減持行為;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點評。我們認為:政策信號意義明顯,監管層支持A股、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態度堅決。印花稅調降有利于在降低交易成本、活躍資本市場;證監會對股權融資、股東減持出招精準,直面當前市場增量資金不足困境,未來有望發力引入中長期資金。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于A股獲得更多增量資金,促進杠桿資金活躍。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處于政策密集落地期,政策三箭齊發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市場短期信心有望獲得明顯提振。再度重申當前處于市場底部,政策明朗,建議逢低布局。未來重點關注:券商、保險等非銀金融板塊;運營商、高速、石油等大市值高股息板塊;通信、傳媒等前期超跌的產業趨勢強彈性資產。
【資料圖】
印花稅調降點評
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這將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對國家稅收影響較小,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活躍資本市場、體現普惠效應。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歐盟先后取消了印花稅,目前股票印花稅占我國稅收的比例也較低,印花稅減半征收對國家稅收影響較小。但另一方面,印花稅的調降有利于在降低交易成本、活躍資本市場的同時提振企業估值、刺激居民消費、體現普惠效應。
2、印花稅調降有望在短期內提振市場。印花稅調降回應了長期以來廣大投資者的呼聲,或將大幅改善投資者情緒。從歷史上看,歷次印花稅調降事件在短期內對市場提振的效果較好,從中長期來看影響有限。例如:歷史上調降當天和之后5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平均漲幅分別為4.79%和3.91%,中位數漲幅分別為2.65%和4.48%。60個交易日后平均漲幅則回落至0.64%,中位數為-6.09%。
3、活躍資本市場,印花稅調降政策象征意義大: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定調“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此次印花稅調降是財政部、稅務總局對政治局會議部署的積極響應,也是政府讓利于民,支持A股態度體現,政策象征意義大。
我們認為,印花稅調降對國家稅收影響較小,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活躍資本市場、體現普惠效應。對A股而言,印花稅調降政策象征意義大,短期市場提振作用強,中長期來看影響有限。
證監會優化IPO、再融資監管,規范減持行為政策點評
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8月27日,證監會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圍繞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作出以下安排:
一、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二、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三、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四、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
五、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
六、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和虧損限制。
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8月27日,證監會充分考慮市場關切,認真研究評估股份減持制度,現就進一步規范相關方減持行為,作出以下要求:
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為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同時,從嚴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引導其根據市場形勢合理安排減持節奏;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證監會正在抓緊修改《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提升規則效力層級,細化相關責任條款,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打擊力度。
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1、證監會出招精準,直面當前市場增量資金不足困境。6月以來,A股市場增量資金情況再度惡化,尤其是美元走強下北上資金持續流出,融資融券日益低迷和股權融資、大股東減持對資金的消耗帶來的影響最大。證監會此次政策出臺,聚焦當前市場資金面困境,重點發力股權融資和股東減持兩大方向,通過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對部分上市公司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監管趨嚴等方法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通過嚴控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加大打擊違規減持行為等政策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有望大幅改善當前A股市場資金面狀況。
2、證監會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的綜合施策,一攬子政策正密集出臺。8月18日在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中,明確提出了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的具體措施,在當前A股市場磨底尋求反彈之際,若干措施的提出或將促進各方對股市持續健康向上發展的長期共識。此次證監會出臺政策優化IPO、再融資安排,收緊股東減持,就是從融資端施策提振資本市場。
3、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或將是下一階段證監會工作重點。8月24日,中國證監會召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會議提出,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金融市場改革深入推進、長期利率中樞下移的新形勢下,養老金、保險資金和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快發展權益投資正當其時。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研究相關機構提出的意見建議,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政策協同,共同為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進資本市場與中長期資金良性互動。
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點評
8月27日,為落實證監會近期發布的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安排,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更好滿足投資者合理交易需求,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發布通知,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調整將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實施。本次調整同時適用于新開倉合約及存量合約,投資者不必了結存量合約即可適用新的保證金比例。證券公司可綜合評估不同客戶征信及履約情況等,合理確定客戶的融資保證金比例。我們點評如下:
1、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意味著放寬融資買入杠桿比例限制,有利于A股獲得更多增量資金。融資保證金比例此前最低為100%,此次調降到80%,也即同等條件下投資者可以獲得更多融資額度買入A股,對于當前急缺增量資金的A股來說可謂“久旱逢甘霖”;
2、當前杠桿資金較為低迷,政策放寬有望推動杠桿資金活躍。近幾個月以來,融資買入余額持續下滑,我們跟蹤的融資買入占全A成交額比例跌至6.3%的低位水平,這是繼2014-2015年兩融成熟以來,融資買入占比僅次于去年10月的低位。面對當前極度低迷的杠桿資金交投情況,政策放寬有利于推動杠桿資金活躍,恢復正常水平。
3、目前A股杠桿資金風險可控。目前市場處于極低水平,底部放寬融資買入杠桿限制風險較小。同時,近年來融資融券業務穩健運行,交易機制持續優化,證券公司合規風控水平持續提升,投資者理性交易和風險防控意識明顯增強,預計融資保證金比例的調降不會帶來較大的風險。
總的來說,今日政策三箭齊發:財政部公告印花稅減半征收;證監會優化IPO、再融資監管,規范減持行為;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點評。我們認為:政策信號意義明顯,監管層支持A股、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態度堅決。印花稅調降有利于在降低交易成本、活躍資本市場;證監會對股權融資、股東減持出招精準,直面當前市場增量資金不足困境,未來有望發力引入中長期資金。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于A股獲得更多增量資金,促進杠桿資金活躍。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處于政策密集落地期,政策三箭齊發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市場短期信心有望獲得明顯提振。再度重申當前處于市場底部,政策明朗,建議逢低布局。未來重點關注:券商、保險等非銀金融板塊;運營商、高速、石油等大市值高股息板塊;通信、傳媒等前期超跌的產業趨勢強彈性資產。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風險。如果中美關系管理不善,可能導致中美之間在政治、軍事、科技、外交領域的對抗加劇。同時俄烏沖突、中東問題等地緣熱點可能面臨惡化的風險,如果發生危機則可能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2)海外美聯儲緊縮程度超預期。如果美國經濟持續保持韌性,勞動力市場、零售等經濟數據表現亮眼,那么美國衰退風險或將面臨重估,同時通脹風險也將面臨反彈,美聯儲緊縮抗通脹之路繼續,全球流動性寬松不及預期,國內權益市場分母端難免也將承壓。
(3)國內經濟復蘇或穩增長政策實施效果不及預期。如果后續國內地產銷售、投資等數據遲遲難以恢復,長期積累的城投償債風險面臨發酵,經濟復蘇最終證偽,那么整體市場走勢將會承壓,過于樂觀的定價預期將會面臨修正。
編輯/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