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18日訊(記者郭偉瑩 實習記者鄧旭)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的上饒市,傳說因“山郁珍奇,上乘富饒”而得名。但因部分所轄區縣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曾是江西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如今,堅硬貧瘠的荒坡上覆蓋著整齊的光伏板,而這便是上饒市通過光伏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
作為中國人保首筆“險資入饒”,“人保資本—上饒投控光伏發電項目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成功發行,10億元保險資金全部用于上饒市701.148MW光伏項目,為支持江西省上饒市鄉村振興、雙碳戰略提供長期資金,也體現著中國人保作為金融央企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與擔當。
險資入饒 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資料圖片)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上饒市橫峰縣的光伏項目現場,堅硬貧瘠的荒坡上,如今被光伏項目利用起來,一排排光伏板錯落有致、朝向整齊地排列在山丘上。
(位于上饒市橫峰縣的光伏電站 中國網財經記者攝)
這就是“人保資本-上饒投控光伏發電項目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所投資光伏項目建設的光伏電站之一。
據介紹,“人保資本-上饒投控光伏發電項目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所投資的光伏項目建立以村級光伏電站為主、鄉鎮較為集中式光伏電站為輔的電站組合,主要建設地址包含鄱陽縣、余干縣、橫峰縣、廣信縣、鉛山縣、萬年縣等地,覆蓋全市12個縣(市、區)。
該計劃于2022年1季度分3次提款,累計提款10億元。所投資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841377.60MWh,節約噸標煤103405.31噸,減排CO₂共513324.47噸。
另據介紹,光伏電站的建設也有助于緩解用電緊張狀況,光伏項目建設分布在上饒廣闊的地區,入網較為分散。部分地區電力基礎建設比較薄弱,光伏電站的建設正好解決廣大偏遠地區的用電需求。光伏電站發出的電力,當地自發自用,剩余電量也可以輸送到電網,增加電力供應能力,可一定程度緩解當地供電對外依賴性。
2022年5月,原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綠色投資的戰略性指導。為保險資金開展綠色投資提出了政策指引,引導保險機構及保險資管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有助于保險資金加強對綠色領域支持與資金投放。
在此背景下,在服務綠色發展方面,人保資本重點關注新能源體系、能源現代化戰略中蘊含的風光水核氫等清潔能源電站建設、儲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通過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支持國家“雙碳”戰略落地實施。
人保資本表示,綠色投融資業務回收周期長,收益相對較低的投資回報特點與保險資金規模大、投資周期長、追求穩健收益、長期價值投資的偏好特征相匹配,從資金屬性上看,保險資金與綠色投資天然契合。
人保資本黨委委員、副總裁譚國彬還提到,光伏幫扶有力扭轉了“家家有炊煙,戶戶污染源”的農村原有能源消費模式。對于推進綠色低碳能源結構轉型,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節能減排,增進群眾生態福祉,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光伏造血 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記者了解到,通過開展光伏幫扶項目建設和運營,還能夠讓農民獲得土地租金、光伏分紅和進棚務工等各項收入,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
據介紹,該項目運行以來,實現發電收益近16億元,每年從發電收益中安排資金累計約9億元向六縣(區)支付幫扶款,共計保障5萬余戶脫貧戶,可保障每年每戶平均3000元的資金穩定按時發放。
據人保資本介紹,光伏發電項目可切實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等以產業促鄉村發展,并且可以為村集體和脫貧戶提供長期、穩定的增收渠道。
據了解,從電站實際并網發電當月開始,上饒市城投公司按每月250元/戶標準與各光伏幫扶項目屬地縣(市、區)進行結算,各縣(市、區)依據具體脫貧戶情況分配給脫貧戶,上饒市城投公司在還本付息后,提取一定比例支持各縣(市、區)設立專項基金,用于解決新增貧困人員幫扶。
橫峰縣司鋪鄉劉家村書記童星向記者介紹到,具有工作能力的藍卡脫貧戶可以參與村中如保潔員、深林巡護員、圖書管理員等公益性崗位,根據工作量和區域獲得每月300元或600元收益,年收入分別達3600元與7200元,而紅卡戶能獲得每人每年1500元,一戶每年最多4500元收益,這些收益都來自光伏發電。
譚國彬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保資本堅持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光伏是實現產業幫扶的有效途徑,光伏發電、清潔環保、技術可靠,收益穩定,在光照資源較好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幫扶項目建設,既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又符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
人保資本表示,“人保資本-上饒投控光伏發電項目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落地實施,體現人保資本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雙碳、鄉村振興戰略,貫徹中國人保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的戰略要求。人保資本將繼續秉持國有金融企業初心使命,發揮保險長期資金優勢,持續通過產品投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