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進入6月以來,港股科技板塊在經歷前期上漲后,近期回調明顯。受此影響,多只港股科技類基金最近出現基金份額縮水情況。而工銀瑞信國證港股通科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港股通科技30ETF”,基金代碼:159636)規模逆市大漲,獲得大量資金增持。Wind數據顯示,自2023年6月16日至6月26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場內流通份額上漲25.88%,增至26.75億份,基金份額漲幅在所有港股科技類ETF中排名居前。
據了解,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以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為跟蹤標的,該指數選取30只市值較大、研發投入較高且營收增速較好的科技龍頭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科技領域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相比恒生科技、中證港股科技、中證港股通科技等同類指數,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在編制方案上行業分布更加均衡,不僅囊括了互聯網、電子、通信設備等科技行業,也包括了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行業。同時,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基本面篩選標準相對嚴格,篩選標準是近兩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速大于10%或研發費用率超過5%的企業,體現出指數高標準嚴選科技股票的特點。
反映到收益上,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長期表現更優。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26日,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近七年累計收益為74.13%,同期恒生科技、中證港股科技、中證港股通科技近七年累計收益分別為22.12%、36.56%、59.33%。此外,當市場行情進入上漲階段時,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彈性較強,漲幅表現超越同類指數。Wind數據顯示,以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1月25日區間為例,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區間漲幅達201.57%,同期恒生科技、中證港股科技、中證港股通科技漲幅分別為155.93%、164.89%、184.42%。
回撤方面,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也是其中控制較好的。Wind數據顯示,自2015年1月1日以來至2023年6月26日,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最大回撤為67.83%,同期恒生科技、中證港股科技、中證港股通科技分別為74.40%、73.88%、71.09%。
市場資金逆市加倉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除指數表現受市場關注外,更體現資金對港股科技板塊后市表現的看好。香港市場作為全球投資者共同參與的市場,是海外資金占重要話語權的市場,在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資金對港股市場的投資動向上,以阿布扎比投資局為代表的中東資金自2023年以來持續對港股加倉。工銀瑞信指數及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李銳敏表示:“目前,恒生指數遠期動態市盈率約9倍左右,接近歷史均值向下兩個標準差,尤其是目前整體市凈率低于1倍且賣空占比上行至20%以上。港股市場或處于上有頂下有底的狀態,在趨勢性上漲機會出現前,港股估值還是具備階段性修復機會。今年隨著宏觀經濟的緩慢復蘇,港股的企業盈利增速也有望溫和修復,從而為港股的持續上漲提供基本面的支撐。”
互聯網科技產業作為港股核心板塊,其在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權重中占據相當大比重。隨著中國經濟重啟,港股市場互聯網龍頭公司有望重點受益于實體經濟復蘇。此外,隨著港股估值不斷修復,互聯網的貝塔也大概率不會缺席,包括游戲、音頻、長短視頻、電商和本地生活等多領域均存在重要且A股市場相對稀缺的優質投資標的。李銳敏認為:“創新才是互聯網發展的原動力,AI大模型爆火可能是新一波技術浪潮的開端,有望主導下一階段互聯網行業的增長。”
注: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2018年至2022年近五年每個完整年度漲跌幅分別為-35.44%、35.09%、108.59%、-19.53%、-26.24%,數據來源wind。港股通科技30ETF屬于股票型基金,風險與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本基金為指數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復制策略,跟蹤標的指數市場表現,具有與標的指數、以及標的指數所代表的股票市場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征。本基金還可投資港股通投資標的股票,還需承擔匯率風險和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投資ETF將面臨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等特有風險。投資于權益類基金存在較大收益波動風險。投資須謹慎,詳閱產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