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26日訊(記者 劉小菲)近期,通達股份公司及股東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
5月8日晚間,通達股份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史萬福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其他合法方式減持不超過1585.86萬股。5月18日,史萬福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057.2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在發布減持計劃的次日,通達股份還拋出了一份定增預案。根據預案,通達股份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1.59億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6.5億元。
(相關資料圖)
有投資者提出質疑,認為通達股份此次拋出減持計劃,目的可能是為配合低價增發。對此,通達股份相關人員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減持計劃和公司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無任何時間關系,也無任何因果關系。”
通達股份稱,史萬福于2019年離任通達股份董事長并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本次減持計劃系史萬福基于個人資金需求原因。此外,史萬福不參與此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也不向發行對象作出保底保收益或變相保底保收益承諾,且不存在直接或通過利益相關方向參與認購的投資者提供財務資助或補償的情形。
記者注意到,史萬福今年2月進行了三次減持,合計減持數量為1248.3萬股,按照減持均價計算,合計套現金額約1.23億元。
募投項目目前未獲環評批復備案文件
通達股份此次定增計劃募集的6.5億元資金,4.6億元投向新能源特種線纜項目。對于該項目,通達股份在定增預案中提到,計劃投資總額為5.94億元。項目建成并完全達產后,預計每年可實現收入14.6億元,年均利潤8225.91萬元。不過,該項目目前“尚未取得環評批復備案文件”。
那么,新能源特種線 纜項目是否會產生二次污染?獲得環評批復審批文件是否存在實質障礙?對此,通達股份相關人員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新能源特種線纜項目,主要原材料包括銅桿、鍍錫銅線、鋁合金桿、PVC 等,這些原材料在公司生產活動產生的邊角余料均可以回收再次投入生產,不產生固體廢物,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并可實現綠色循環經濟之目的。 此外,環評有一個時間過程,公司在五月初開始啟動環評工作流程,目前相關手續在申辦中,不存在實質性障礙。”
根據定增預案,新能源特種線纜項目建設期為12個月。不過,有投資者對能否此次募投項目能否如期建設完成并投產提出質疑。
2020年,通達股份曾順利完成了一次定增,募集資金5.90億元。所募資金除償還銀行借款外,其余投向了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和新都區航飛航空結構件研發生產項目。根據定增預案,這兩個項目均計劃于2023年底建設完成。不過,通達股份2022年年報顯示,這兩個項目的建設進度分別為52.56%和43.28%,有投資者認為“大概率會延期”。
對此,通達股份稱:上述兩個項目均依據項目規劃、市場情況和公司經營決策在有序推進中。截至2023年3月31日,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和新都區航飛航空結構件研發生產項目的投資進度分別為52.69%和43.94%。此次定增募投項目,募集資金到位之前,公司將根據項目需要以自籌資金先行投入,在募集資金到位之后予以置換。
為緩解營運資金壓力計劃募資2億元
通達股份還計劃用1.9億元募資用來補充流動資金,定增預案中提到的目的是“緩解公司營運資金的壓力”。
通達股份近期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3億元,同比增長17.31%;實現凈利潤3465.35萬元,同比增長188.57%。而在2022年,該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增長了133.53%和398.96%。截至2023年3月底,通達股份賬上的貨幣資金為16.5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0.69%。
此外,通達股份近期還用自有資金進行了一系列回購股份、用閑置募資理財等一系列動作。有投資者提出疑問:募集1.9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對此,通達股份回復稱,公司所處電纜行業具有“料重工輕”的特點,原材料采購對流動資金的占用較大;公司銷售完成后形成一定規模的應收賬款,也對流動資金管理造成壓力。隨著公司營收規模的快速擴大,應收款項和原材料采購等對公司流動資金的占用規模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公司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中擬使用 1.9 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有助于優化財務結構,減輕公司財務負擔,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此外,通達股份還進一步解釋稱,回購是對此前審議通過的《關于回購公司股份方案的議案》的執行,不是今年的偶發事項;通過對部分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適度、適時的現金管理,未改變募集資金的使用計劃,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為公司和股東獲取更多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