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17日訊(記者 魏國旭)喜相逢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喜相逢”)近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華富建業企業融資為獨家保薦人。
資料顯示,喜相逢是汽車自營零售業務方面的汽車融資租賃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汽車零售及融資、汽車經營租賃業務和其他汽車相關服務。
(資料圖)
多次遞表被要求說明原因
據統計,這是喜相逢第七次沖擊港股市場。此前,該公司分別在2019年12月31日、2020年7月21日、2021年7月30日、2021年9月6日、2022年10月31日、2022年11月14日遞交招股書,最近一次遞表時間已過6個月。根據港交所的規定,如果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則招股書失效。
照此計算,喜相逢是在第六次招股書即將失效之際再次遞表。對此,有投行人士表示,招股書失效可以簡單理解為擬上市公司財務審計數據過期,是香港上市流程中的正常情況,與公司基本面無關。
不過,喜相逢的多次遞表引起了證監會的關注。在近日下發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中,證監會國際部要求喜相逢說明先后六次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未完成發行上市的原因、聯交所問詢情況;還要求補充股權變動情況和業務經營合規性等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沖擊港股前,喜相逢曾于2015年末在新三板上市,但一年后就正式摘牌。在招股書中,喜相逢對此解釋為:“原因是在如聯交所等聲譽卓著、流通性較強的股票市場上市能夠增加品牌認知度、提升企業形象、加強企業管治,此外亦由于喜相逢股份在新三板交投量稀疏。”
近四年負債率高于70%
喜相逢對于港股IPO的執著,或許源自自身的資金壓力。喜相逢的業務模式是先自己花錢買下汽車的使用權和占有權,再由客戶支付較低的首付獲得汽車使用權,并分期支付租金,當租賃期滿且客戶結付所有未還款項后,汽車的擁有權由喜相逢轉移至客戶,而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以及銀行及其他借貸。
喜相逢的融資以貸款為主,且利率較高。截至2022年末,喜相逢貸款的最高年利率為13.4%。2019-2022年,喜相逢的平均借款成本分別為8.6%、8.0%、8.6%和8.5%,總借貸分別為13.04億元、11.56億元、13.83億元和17.13億元;期末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9%、74%、74.8%和75.1%。
同時,喜相逢在招股書中表示,2019-2022年,公司一年內的流動資金凈額缺口分別為2.27億元、2.68億元、1.33億元及0.75億元,如果資產及負債的到期情況存在任何重大錯配,可能無法于負債到期時清償。
主營業務依賴度高
業績營收波動的背后,喜相逢愈發依賴主營的汽車零售及融資業務,2019-2022年,該業務占總營收比例分別達到89.1%、79.7%、86.4%和87.4%。數據顯示,同期喜相逢新訂立融資租賃協議數目分別為10323份、7859份、11308份及12754份;但已售新車數量去年出現下滑,分別為6916輛、3901輛、7375輛及7153輛。
盡管業務量保持增長,但喜相逢的市場份額卻逐年下滑,由2019年的1.8%降至2020年的1%,2022年僅有0.7%,增速跑輸市場。同時喜相逢的該業務也發生了多起客戶投訴,據黑貓投訴平臺,投訴涉及定金退款糾紛、合同條款糾紛等。天眼查數據顯示,喜相逢涉及1904起法律訴訟,其中1510起為融資租賃合同糾紛。
面對主業的放緩,喜相逢也嘗試開發新業務。在2019年跨年收官會議講話中,董事長黃偉曾提到“依托互聯網+思維,不斷對服務模式進行創新升級與變革,專注汽車后市場服務。”
此后,喜相逢的汽車相關服務業績占比由2019年的10.9%增至20.3%,但在此后兩年回落至13.6%和12.6%。該部分業務包括汽車經營租賃、軟件平臺及其他汽車相關業務、汽車保險代理服務,截至2022年末,汽車經營租賃業務在該分部的收入中占比超過九成。
但該業務也存在風險,在招股書中,喜相逢坦承“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法規的變動可能對我們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租賃業務造成間接不利影響”。
喜相逢也有因使用未取得《租賃汽車證》的車輛從事租賃經營活動被處罰。信用中國的信息顯示,喜相逢融資租賃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在今年4月、2月被廈門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罰款,2月還因使用未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的車輛,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被罰款。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是喜相逢間接全資附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