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8日訊(記者 杜丁)5月8日是第11個“世界卵巢癌日”,今日在“看見她力量”女性公益講壇上,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醫師吳鳴教授指出,既往復發卵巢癌患者會經歷復發-治療-再復發-再治療……隨著復發次數增加,緩解期會越來越短,因此有2/3的卵巢癌患者難以跨越5年生存期。
約70%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事實上,最大限度延長無鉑間期,可以最大限度改善復發卵巢癌患者的預后。”吳鳴教授表示,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延長無鉑間期,改善再復發治療的效果,從而改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跨越5年生存期其實并不困難。
【資料圖】
據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狄文教授介紹,由于卵巢癌發病隱匿,在早期沒有典型癥狀,約70%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被稱為“沉默的隱形殺手”。“盡管經過手術聯合初始含鉑化療后多數可以得到緩解,但70%的卵巢癌患者會在初次治療后兩三年內復發。因此復發對于所有卵巢癌患者來說,都是無法逃避的話題。”
“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復發是卵巢癌的基本特性,所以我們要有和疾病長期共處、積極抗癌的心理準備。”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醫師潘凌亞教授表示,當前,卵巢癌治療已經進入了慢病化管理時代,醫生和患者都要把復發性卵巢癌當作一種慢性病。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和方法是治療的關鍵,復發治療應該盡可能把疾病進展的過程拉長,先觀察腫瘤生長的情況,如果生長相對迅速,可能需要進行干預。如果復發的不是重要器官,且進展非常慢,就可以先隨診觀察。
據了解,隨著臨床研究的開展和治療手段的優化,卵巢癌治療越來越精準,“手術+化療+維持治療”三駕馬車的全程管理治療模式,讓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改善、生存期不斷延長,也讓長生存的目標不再遙遠。
治療愈加個體化和精準化
中國抗癌協會中西整合卵巢癌專委會主任委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張師前教授指出,過去患者接受手術和化療后,醫生只能憑借個人經驗,讓病人繼續化療,只能稱之為“維持化療”。“現在我們會根據維持治療的指導原則,對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分流,包括有無BRCA基因突變、HRD陽性與否等,治療愈加個體化和精準化。如今我國卵巢癌治療水平和歐美國家基本一致。根據臨床經驗,近年來患者5年生存率已有所提高,復發情況也有所改善。”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醫師楊慧娟教授表示,晚期卵巢癌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抗癌治療中有三個重點不可或缺。一是通過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切干凈,盡可能達到R0,這是后續治療達到更好療效的基礎;二是標準、規范、足量、成熟適合的化療方案,也是治療的關鍵;三是化療后的維持治療,要做到規范化的全程管理,這是晚期卵巢癌治療的保障,不可或缺。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鄒冬玲教授強調,卵巢癌是一個以綜合治療為主的疾病,對患者而言,全程管理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在制定治療方案時,不能只著眼于的當下一次手術的成功,而是應該從延長患者生命的角度出發,考慮全面、深遠、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兼顧患者的身體承受能力和經濟承受能力等。”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志偉表示,女性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提高卵巢癌診療水平,改善卵巢癌患者生存狀況,需要社會各方合力攜手。
據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田曉犁介紹,2020年,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了擇優樂享卵巢癌患者援助項目。項目成立以來,接受援助的卵巢癌患者已有3000多人,基金會為患者累計發放總價值超過3.5億元的創新藥物。
“很高興看到近年來隨著臨床診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創新藥物的出現和應用、臨床研究的探索和開展,以及國家醫保政策等的大力支持,無論是初治還是復發患者,都有機會留住更多美好時光。”再鼎醫藥高級副總裁潘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