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14日訊(記者 王金瑞)2022年,是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元年。隨著多家上市銀行2022年業績報告的陸續公布,部分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的期末“成績單”也隨之揭曉。截至目前,已有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等1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業績情況浮出水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2022年1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利潤合計270.80億元,除民生理財(未披露2021年凈利潤)之外,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利潤合計260.42億元,增速19.02%。1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利潤實現正增長,中銀理財、青銀理財凈利潤則出現下滑。同時,工銀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余額出現下滑。
業內專家表示,銀行理財總體發展趨勢向好,不同理財公司發展態勢存在差異,這主要和機構自身有關。對于理財公司而言,為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客戶投資理財,需要強化投研能力,通過投研引領推出更多優質產品,為投資者理財,也讓自身能夠更好發展。
15家理財子公司凈利合計270.80億元
隨著多家上市銀行2022年業績報告的陸續公布,部分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的期末“成績單”也隨之揭曉。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等15家理財子公司業績情況浮出水面。
總資產規模來看,截至2022年末,建信理財以210.87億元的總資產位居銀行理財子公司首位,也是唯一一家資產規模超過200億元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另外8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總資產超過100億元,剩余 6家總資產處于100億元以下。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末,工銀理財、農銀理財、招銀理財、中銀理財、興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信銀理財均超過100億元,分別為199.60億元、187.99億元、180.94億元、157.20億元、127.94億元、122.63億元、114.58億元、103.40億元;平安理財、光大理財、民生理財、寧銀理財、渝農商理財、青銀理財總資產規模均未超過100億元,分別為96.25億元、88.61億元、66.38億元、34.78億元、27.96億元、16.37億元。就增幅來看,招銀理財總資產增幅最大,2022年末較2021年末增加59.97億元,增幅49.57%。
就凈利潤來看,2022年1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利潤合計270.80億元,除民生理財(未披露2021年凈利潤)之外,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利潤合計260.42億元,增速19.02%。其中,凈利潤排名第一的是招銀理財,2022年實現凈利潤35.93億元。其次是農銀理財、興銀理財,凈利潤分別為35.23億元、31.11億元,分別位列第二名、第三名。建信理財、信銀理財凈利潤也超過20億元,分別為28.40億元、20.48億元。
凈利潤增速方面,除民生理財外,12家理財子公司實現正增長,另外2家凈利潤出現下滑。具體來看,寧銀理財凈利潤增速最大,2022年較2021年同比增長110.11%,其次是農銀理財增幅達到104.71%;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均超過30%,分別為38.57%、37.73%;光大理財、平安理財、信銀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8.47%、16.46%、13.40%、12.18%、10.87%。值得關注的是,中銀理財、青銀理財凈利潤出現下滑,降幅分別為28.94%、15.44%。
“銀行理財總體發展趨勢向好,不同理財公司發展態勢存在差異,這主要和機構自身有關。”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理財公司而言,為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客戶投資理財,需要強化投研能力,通過投研引領推出更多優質產品,為投資者理財,也讓自身能夠更好發展。
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余額出現下滑
與此同時,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上市銀行2022年業績報告發現,工銀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余額較2021年末出現下滑,興銀理財、光大理財、寧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則呈現增長態勢。
截至2022年末,招銀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的理財產品余額分別為2.67萬億元、1.91萬億元、1.78萬億元、1.76萬億元、1.09萬億元,降幅分別為3.96%、12.67%、2.60%、12.84%、11.37%。
此外,截至2022年末,興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2.0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072.83億元。2022年末,光大理財管理資產總規模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1.01%;寧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規模為3967億元,同比增長19.42%。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銀行理財產品整體存續規模有所下滑。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278 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萬只,較年初下降4.41%;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受內外部多重復雜因素影響,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回撤較大,2022年3月和11月出現兩輪“破凈”潮,部分投資者主動贖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有所下降。
“2022年四季度,理財產品出現大面積破凈,投資者贖回理財產品,是導致理財產品余額下滑的主要原因。”婁飛鵬表示,目前,理財產品余額逐步恢復,預計后續將繼續恢復。
招商銀行在該行2022年報中解釋稱,2022年前10個月,招銀理財產品總體規模保持平穩,進入2022年11月,債市出現近兩年來最大急跌,引發債券型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對銀行理財業務整體形成沖擊,部分產品凈值在短期內大幅回撤,行業理財規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2022年11月末和12月末分別環比下降4.88%和5.60%。
“2022年11月以來,我國債券市場出現波動,理財產品凈值回撤導致客戶贖回,引發市場關注。本次理財贖回是行業現象,建信理財部分產品凈值回撤并出現客戶贖回,我們通過多重舉措確保產品流動性安全,總體風險可控,產品規模仍保持行業前列。”建行副行長紀志宏在該行2022年報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