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券商股權承銷金額合計達3148.98億元(按發行日期統計,下同),去年同期為3622.79億元,降幅為13.08%。這將直接拖累同期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
不過,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股權融資規模在一季度有所減少,但在全面注冊制下,隨著主板IPO發行定價空間的提升,投行主板IPO單票收入將增加。由于全面注冊制后IPO效率提升,承銷規模將進一步擴容,有利于投行收入增長。”
當前,券商投行業務集中度正在不斷提升,頭部優勢明顯。從單家券商一季度股權承銷金額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中郵證券等6家券商承銷規模均超100億元,分別為741.42億元、550.93億元、401.7億元、238.86億元、115.07億元、112.5億元。“三中一華”包攬前四席,頭部效應顯著,整體股權承銷規模呈現遙遙領先態勢,合計占據了61.38%的市場份額。部分中小券商表現也較為亮眼。例如,中郵證券排名第6;民生證券的股權承銷金額為77.32億元,排名第9。
進一步聚焦券商IPO、定增、可轉債的承銷規模來看(配股等其他再融資由于發行規模較小不進行排名統計),今年一季度,券商IPO承銷金額合計達962.63億元,同比下降27.45%。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位列前四,承銷金額分別為193.64億元、168.18億元、75.28億元、55.67億元。
科創板IPO承銷金額最高的為海通證券,承銷金額達48.65億元;創業板IPO承銷金額最高的為中信建投,承銷金額達91.04億元;北交所IPO承銷金額最高的為東吳證券,承銷金額為6.63億元。
“考慮到注冊制對券商綜合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因此資源將涌向頭部券商。中小券商要想在此競爭中突出重圍,主要還是需要根據自身實際能力,開展差異化競爭。從定位匹配來看,中小券商可以多關注北交所,北交所目前的定位有利于中小券商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陳靂補充說。
一季度,定增市場發行持續回暖,券商承銷定增項目的規模合計達1660.2億元,同比增長47.73%。依舊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包攬前四席,承銷金額分別為482.17億元、335.2億元、195.87億元、184.32億元。可轉債方面,華泰聯合證券以161.71億元的承銷金額位列第一,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緊隨其后,承銷金額分別為55.86億元、35.88億元。
截至記者發稿,已有超20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2年年報,在去年全年市場波動的行情下,相較于其他主營業務,券商的投行業務具有較強韌性,有9家公司的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廣發證券、方正證券、中國銀河的增幅均超10%,分別為41.08%、21.51%、10.37%。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收入均超50億元,分別為86.54億元、70.06億元、59.27億元。
東興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大部分業務都是和市場高度正相關的,但投行業務存在一定的跨周期屬性。在政策層面大力支持直接融資的背景下,投行業務從中長期角度看仍是行業最具成長性的業務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