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正增長!1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2022年全年保險業經營情況。數據顯示,2022年保險行業匯總原保費收入4.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58%。保險金額增長12.63%,原保險賠付支出下降0.79%。
【資料圖】
其中,家財險在2022年表現出不錯的增長態勢,增速高達67.22%;意外險則出現了下滑的情況,無論是人身險公司還是財產險公司,意外險保費收入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負增長。
意外險保費大幅下降
分公司類型來看,處于轉型期的人身險公司2022年實現保費收入3.42萬億元,同比增長3.06%,增速遠低于8.92%的財產險公司,也低于4.58%的行業整體水平。
盡管當前人身險公司仍處于代理人轉型期,但業內依舊看好其未來增長空間。根據招商證券預測,隨著疫情影響消退、代理人線下活動恢復、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以及健康管理意識增強,保險消費將迎來增長,壽險行業復蘇反轉的確定性不斷增強。
從單個險種情來看,在人身險公司中,人身意外險是唯一負增長的險種,保費收入同比減少11.32%,為1073億元。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財產險公司,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從財產險公司不同險種保費收入情況來看,意外險是唯一負增長的險種,增速為-8.49%,實現保費收入574億元。
談及2022年行業意外險保費收入下降的原因,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此前,部分短期意外險賠付率極低,甚至被異化為走費用的工具,比如,由于一些P2P會限制貸款利率,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服務費就會通過保險的形式來走。
徐昱琛進一步表示,銀保監會于2021年10月發布的《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意外險的附加費用率和賠付率進行了限制和關注,此類異化的意外險業務在2022年也就逐漸被出清。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該《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根據《辦法》規定,意外險各保單年度的預定附加費用率由保險公司自主設定,但平均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規定的上限。比如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意外險個人業務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35%,團體業務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25%。
車險市場或面臨新一輪激戰
財產險公司方面,2022年行業財產險保費收入1.27萬億元,同比增長8.92%。
從單個險種來看,家財險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67.22%,是保費增速最快的險種。對于家財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徐昱琛表示,一方面,是因為家財險自身體量小、保費基數小;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消費者保險意識提升,逐漸關注到房屋的風險。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監管層面對于家財險的關注度也在增加。比如,天津銀保監局在轄區推動新型家財險創新發展,天津的新型家財險在原有普通型家財險的基礎上,以產品組合的方式擴展意外搬遷、臨時住宿、清除殘骸等費用以及物體意外墜落責任、寵物責任、家政人員責任等保障內容,進一步滿足投保家庭多樣化保險需求。
此外,由于車險綜改壓力延續,非車險保費收入占比提升。統計發現,2022年行業車險55.23%的保費收入占比,較2021年的56.83%減少了1.6個百分點。
不過,對于2023年的車險市場來說,可能迎來新一輪的競爭。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的浮動范圍由0.65~1.35擴大到0.5~1.5,這被業內稱為車險二次綜改。
有保險公司高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未來,保險公司能夠有更好的定價精準性,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定價與服務。對于一些大貨車、營運車、冷藏車投保難的情況,也有望通過定價系數調整得到緩解。
華泰證券認為,定價系數的擴大可能會導致2023年車險市場競爭趨于激烈,但中長期內行業競爭馬太效應強化的格局有望持續。車險定價系數浮動范圍擴大讓保險公司具備了調降車險折扣系數的能力,不排除中小險企可能會通過低價獲取優質車險客戶,但同時保險公司可能會提升高風險車險業務的價格。
談及后續財產險市場,根據華創證券預測,產險有望維持高景氣。在車險方面,疫情防控優化有望帶動汽車市場需求釋放,且電車政策利好下持續高增促量;同時疫情修復出行增加,賠付率提升,需關注綜合成本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