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方麗
(資料圖片)
開門紅!2023年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喜迎開門紅。
雖然首日A股整體漲幅不高,但總歸是以紅彤彤開啟了2023年,希望今年的市場會給大家驚喜。
具體來看,滬指漲0.88%迎開門紅,兩市再現百股漲停。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出6.45億元。截至收盤,滬指收報3116.51點,上漲0.88%;深成指收報11117.13點,上漲0.92%;創業板指收報2356.42點,上漲0.41%。
市場風格分化較大,計算機、通信和國防軍工等科創成長領域漲幅較大,而食品飲料、消費者服務和農林牧漁跌幅居前。
究竟這一波開門紅能否持續?后續哪些板塊更有機會,基金君第一時間采訪了來自富國、匯添富、銀華、博時、廣發、華安、中歐、南方、招商、創金合信、摩根史坦利華鑫、金鷹、諾安、恒生前海、永贏基金等15家基金公司。不少人士認為,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國家發改委重磅表態、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環節、北向資金交投活躍等成為開門紅出現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基金公司表示,隨著隨著更多城市的疫情高峰過去,疫情對經濟由沖擊轉變為復蘇,出行、消費數據的均環比改善使得,經濟進一步復蘇已在路上,短期“疫情復蘇”行業或逐漸顯現,順周期、疫情修復板塊等被看好,此外也看好數字經濟、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等板塊。
多因素促使A股震蕩走高
2023年市場震蕩走高,為什么能出現“開門紅”?國家發改委重磅表態、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環節、北向資金交投活躍等成為不少基金公司看好的原因。
匯添富基金表示,1月3日市場震蕩走高,全面上行。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國家發改委重磅表態推動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提振市場情緒。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日前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2023年,我國將繼續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加大對民營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和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該表態釋放出一種改革的積極態度,對于提振民企信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正面意義,對于A股市場整體投資情緒構成提振。
二是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緩解,提升風險偏好。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收復6.9關口,今日日內一度漲超300個基點,為2022年9月2日以來新高。11月以來,隨著國內經濟基本面修復預期持續得到提振,人民幣匯率震蕩走強,對于人民幣資產整體構成提振,也推動了A股市場風險偏好提升。
三是北向資金交投活躍,全天小幅凈賣出6.45億元。北向資金早盤一度凈賣出近28億元,尾盤有所回流,全天凈賣出6.4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21.35億元,深股通凈買入14.9億元。今日北向資金日內共計成交882.82億元,創12月12日以來新高。
需要注意,12月國內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分別繼續回落至47%和41.6%,均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表明疫情的影響下,企業供需雙弱格局持續,經濟復蘇壓力仍存,更需謹慎。短期弱現實現象持續,對消費、金融板塊表現構成一定壓制。
華安基金表示,積極因素逐步顯現,2023年市場迎來開門紅。
新年伊始,隨著國內主要城市新冠感染陸續達峰,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各項積極因素正在逐步顯現。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市內交通流量指數出現見底回升態勢,跨省人口流動有所恢復,快遞與整車貨運有所回暖,顯示主要大中城市的新冠感染高潮已逐步過去,各項經濟活動有所回暖。
同時,國內積極推動工業經濟穩步回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華社發文指出,工信部將從增加有效投資、擴大消費等方面推動工業經濟企穩,將提高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推進關鍵基礎元器件、關鍵基礎軟件等產業基礎再造,振興制造業。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將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進6G技術研發等。此前,我國還發布了“數據二十條”,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
華安基金表示,市場的中長期配置價值正逐步顯現,大安全、后疫情、穩增長等方向值得關注。整體來看,新冠帶來的負面影響將逐步減弱,國內經濟增長有望企穩回升,全球流動性環境也有望進一步得到改善,當前權益風險溢價水平高于歷史均值,市場中長期配置價值正逐步顯現。
銀華基金研究部表示,今日計算機板塊大漲5.11%,其中云服務上漲5.70%,計算機軟件上漲5.52%,主要受市場風格變化影響,其中泛國產化、政務、安全等板塊漲幅居前,具體影響因素包括:
第一、近期市場交易疫后復蘇已有一定的時間和漲幅,隨著疫情影響逐漸從高峰回落,市場部分資金開始考慮疫后經濟和消費復蘇的高度,能否修復至過去的長期增長趨勢仍有不確定性。因此該階段市場風格可能出現反復,前期跌幅較大的成長風格可能階段性獲得資金關注,近期科創50企穩回升而上證50維持震蕩,主要受市場風格反復的影響。
第二、泛國產化板塊具有一定中期確定性,優先受益于跨年賽道切換。國產化工作進度雖然短期受到疫情影響,但趨勢確定性仍在。在前期的回調之后,預計從年后至兩會仍會是泛國產化行情集中演繹的階段。
第三、政務信息化板塊利好政策陸續出臺,行業景氣度上升。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時間節點、各級政府職責明確,政務大數據平臺建設、完善有望提速;數據要素意見強調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政務IT廠商有望受益于產業鏈完善、價值提升。政務信息化廠商四季度業務受疫情擾動,財政IT廠商業績顯現更強韌性。
第四、安全板塊受益政策刺激和產業趨勢長期確定性,2023年進入G端需求邊際改善、降本控費帶來的業績釋放期,隨國產化行情催化具備估值持續修復基礎。
今日通信板塊大漲4.03%,其中電信運營上漲7.05%,主要仍與市場風格變化相關,具體影響因素包括:
第一、近期市場交易疫后復蘇已有一定的時間和漲幅,隨著疫情影響逐漸從高峰回落,市場部分資金開始考慮疫后經濟和消費復蘇的高度,能否修復至過去的長期增長趨勢仍有不確定性。運營商板塊股息率高且業績增長確定性強,短期在市場風格邊際變化過程中,可能受到較多資金的青睞。
第二、當前電信運營商作為優質資產估值水平較低、具備提升基礎。運營商5G投入高峰期基本結束,資本開支趨于下降,對業績釋放形成支撐。
第三、運營商是數字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中長期將迎來估值重估。
1)市場地位方面,在公有云市場(IaaS+PaaS)和IDC業務市場份額方面,中國龍頭公司位置相對靠前;2)競爭力方面,運營商具有算力網絡基礎、安全保障能力、屬地化服務能力、產業鏈合作伙伴眾多等差異化競爭優勢;3)業務利潤率水平方面,電信運營商產業互聯網占服務收入比例持續提升,但利潤率水平維持穩健,同時,我們認為隨著電信運營商云計算客戶規模擴張,PaaS、SaaS等業務占比提升,規模效應將有效帶動云計算業務利潤率改善,為長期利潤增長貢獻驅動力(838275,診股)。
創金合信基金則表示,2023年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低開高走,實現開門紅。早盤低開主要是受到元旦消費、出行等數據修復情況一般,疫情感染擴散仍在持續等因素影響,市場情緒相對一般。
上述基金表示,隨后市場逐步走高,則反映了經過前期的回調,悲觀情緒已經基本釋放,市場底部較為堅實,而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期逐漸度過,隨著經濟預期的改善,市場情緒有望逐步回暖,市場短期給予經濟復蘇確定性較高的銀行、消費等價值板塊一定的溢價。此外,產業政策明確的新賽道行業同樣有望受益,低估值成長股在低位也實現了企穩反彈。后續市場有望實現企穩向上,但過程可能受到經濟修復具體情況的影響而出現波動,方向上價值板塊和低估值成長板塊均具備機會,建議關注風格輪動下的配置時機。
不過,博時基金表示,今天是2023年第一個交易日,兩市小幅回暖,滬指再度站上3100點,北向資金小幅凈流出,市場成交動能依舊不足,雖較上個交易日有所放量,但成交額仍未過8000億元。
“近期A股整體情緒偏低迷,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暫未有明顯改善、整體略偏低,板塊輪動依舊快速。”博時基金相關投研人士表示,2022年,在疫情沖擊、俄烏沖突、美聯儲加息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A股震蕩向下,當前A股整體估值處于相對偏低的位置。在國內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暫未轉向,依然延續前期穩健偏寬松的基調,流動性也維持在合理寬松的水平,在暫無顯著增量資金的情況下,A股短期大概率將呈現震蕩走勢,或可適當進行均衡配置,受益“穩增長”的行業板塊仍值得關注。
“疫后復蘇”行情正在啟動
談及短期市場,不少基金公司看好未來表現,認為市場的“疫后復蘇”行情正在啟動。
富國基金表示,時間站在多頭一邊,隨著更多城市的疫情高峰過去,疫情對經濟由沖擊轉變為復蘇,出行、消費數據的均環比改善使得,經濟進一步復蘇已在路上。映射到A股則是成交額的顯著回升,且新年伊始,市場對2023年經濟預期往往更為樂觀,且短期經濟難以證偽,因此買入“想象中的美好春天”會使得資金風險偏好更好,市場的“疫后復蘇”行情正在啟動。
結構上,“數據要素”相關計算機行業強勢領漲。《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據二十條”)在去年底發布,為數據相關行業投資提供底層的邏輯支撐。疊加計算機行業有信創的“自主可控”概念,因此在去年10月以來持續受到關注。在新年伊始,“數據要素”就得到資金的布局,表明2023年計算機行業的關注或非常高。
總體上,短期市場在底部區域,機遇大于風險。且“疫后復蘇”交易逐步啟動,隨著交投情緒回暖,市場或積極可為。
中歐基金也表示,2023年,A股迎來開門紅,節前調整較多的成長板塊出現回暖。新年伊始,在經濟復蘇可能提速的背景下,市場可能開啟具有明顯宏觀特征的行業輪動,在經濟復蘇前和經濟復蘇初期,周期行業有望跑贏,而在經濟復蘇趨勢確立后則將轉向成長。在預期變得一致之時,投資者可以關注市場對于預期的“提前表現“。例如,除了關注節前周期行業表現外,成長行業的表現也可能較市場一致預期更早。
諾安基金也表示,向后看,1月全國疫情流行期“達峰”可能早于預期,基本面預期迎來拐點后修復空間大。隨著城市活動迅速回歸常態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消費的快速修復和基建投資持續發力將支撐經濟迎來開門紅。
從市場來看,1月全年戰略配置期和戰術入場期疊加,在全國疫情“達峰”后,將開啟關鍵的做多窗口。此階段,建議配置重心更偏成長,重點聚焦具備長期空間和彈性的領域。
金鷹基金表示,國內經濟或將有望充分消化本輪疫情沖擊,疊加此前政策效果有待顯現,圍繞經濟修復的預期或將得到持續改善。2022年12月,由于社會面疫情的較快擴散,北京、成都等城市已迎來新增確診達峰,并呈現向常態生活回歸的較快修復,受益于此,過去疫情沖擊明顯的線下消費領域得到資本市場的明顯修復。但在修復消費端的同時,制造業生產端的恢復亦值得重視。前期地產融資政策落地,后續政策效果對行業自身循環運轉的影響有待檢驗。
新一年,新開局,新氣象,為支撐國內經濟的有序恢復,貨幣環境有望保持友好寬松。雖然當前外圍美聯儲的緊縮預期依然未有明顯改善,但后續隨著核心通脹的下行,美聯儲加息放緩的方向或將得以確認,過度樂觀或悲觀的外圍流動性均有望被修正。
不少基金公司看好目前A股市場投資價值。匯添富基金表示,穩增長政策有望持續發力,國內經濟持續修復,繼續看好A股的投資價值。海外加息預期與衰退擔憂近日再度雙雙升溫,外圍市場擾動持續。從國內來看,外需下滑、內需偏弱持續影響修復動能,疫情沖擊下12月PMI數據進一步回落,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但隨著房地產利好政策出臺、疫情防控優化、央行全面降準、擴大內需戰略推進,預計后續經濟呈現復蘇態勢。資本市場來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股市流動性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長期繼續看好A股優質資產投資價值。
南方基金表示,由于當前市場整體大概率處于估值底、經濟基本面底、市場情緒底,因此對2023年全年市場持戰略性看好的態度。戰術方面,經濟和市場信心的修復需要有個過程,加上海外歐美經濟可能出現衰退,因此市場未必出現流暢的趨勢上漲,震蕩走高的概率更高。全年的主要矛盾是國內經濟修復的力度,當前需要關注政策的力度和落實情況。此外,歐美經濟衰退幅度、美聯儲貨幣政策何時出現變化也是影響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節奏方面,關注兩個節點。第一個是一季度末二季度初,關注國內經濟活動的修復力度。第二個節點預計是3季度,關注歐美經濟衰退的幅度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應對。
看好順周期、疫情修復板塊等
談及看好方向,順周期、疫情修復板塊等被看好,此外也看好數字經濟、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等。
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表示,展望2023年,向好的經濟或將改善A股盈利端的表現,從而帶動A股表現穩中向好,建議關注權益資產配置價值。
結構方面,廣發基金認為可以沿兩條主線進行配置。充分受益于國內人員流動修復、地產數據修復以及經濟復蘇的順周期方向是值得關注的主線之一。另外,從產業周期角度,景氣可能超市場預期改善的高端制造和科技板塊同樣值得關注。
銀華基金相關人士表示,看好第一是計算機,計算機軟件有兩大重要邏輯:一、泛國產化趨勢高確定。從自上而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各大核心軟件領域的國產化是不可逆的趨勢。無論是狹義的政府領域的國產化,還是各行業的泛國產化,會在2023-2030年間進一步演進,各環節的空間都足夠大。
二、業績步入連續多季度的改善周期。板塊核心公司在2021下半年開始由于人員擴張形成利潤端的相對低基數,因此板塊在2022下半年開始普遍能夠對人員成本進行一定消化實現業績修復。進入2023年,政府及行業國產化領域的進展則有望對收入端帶來增量,利潤端實現雙擊。
第二看好通信。展望2023年,我們認為電信運營商具有三項主要投資邏輯:一、穩健業績疊加高分紅,為股東提供良好投資回報:一方面,“提速降費”影響接近尾聲,運營商個人業務客單價企穩回升;另一方面,5G投入高峰期基本結束,資本開支占收比下降我們認為有望對運營商穩健業績兌現形成支撐。
二、優質國央企資產價值修復隨著投資者對上市國企的價值認知逐步改善,電信運營商作為優質資產有望受益于此。
三、數字化轉型業務帶動估值重構:當前,電信運營商已在國內云計算、IDC等算力資源市場中占據領先市場份額數字化業務收入持續高速增長,隨著數字化業務市場關注度日漸提升,我們認為電信運營商估值體系有望重構。
華安基金表示,具體而言,數字經濟、信息安全、國防安全等大安全行業有望受益于我國自主可控水平提升;消費、出行、穩增長等產業經歷了持續虧損,行業基本面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行業格局逐步改善;電網投資、風光儲等賽道則需精選alpha公司,注重盈利確定性。建議投資者能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懷有信心、保持耐心。
而在關注行業方面,金鷹基金建議中短期兼顧成長和消費,以均衡的策略應對多重變化,同時需兼顧持股性價比;短期1月將重點關注本輪疫后科技制造業復工復產的修復:
一、科技制造:科技安全仍是未來統籌經濟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政策抓手,信創、航天航空、半導體、醫療器械等是自主可控發展的重要領域。半導體或有望在明年年中確認行業景氣度底部。
疫情三年部分制造業資本開支并未充分釋放,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下,自動化設備、醫療新基建等順周期的制造業呈現增量需求釋放。當前科技制造領域的估值、交易擁擠度普遍偏低,可以重點關注。
二、消費:疫后出行鏈(酒店/餐飲/免稅/航空機場)在2022年12月得到明顯修復,但目前從海外經驗來看,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過程較為緩慢,且部分消費方向較難回到疫情前,在短期市場積極樂觀演繹過后,持股需重點考量性價比。
可關注新冠共存過后,需求場景恢復下,仍具有自身行業發展動能(低滲透率、產品升級)的消費領域(白酒/啤酒/免稅/醫療服務/醫美)。
三、穩增長:地產依然是政策層重點考量,地產、金融等穩增長主線仍值得關注,若經濟預期出現向好,金融(銀行/保險)、地產和地產鏈相關品種(家居/廚電/消費建材等)或能出現估值修復行情,但也由于短期景氣度改善仍需時日,逢低參與或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招商基金表示,在A股配置上可以繼續圍繞核心主線布局:第一、社交恢復。具體指向大內需發力,當前重點關注時裝、農業、包裝、物流等略滯后的方向。
第二、產業升級與新型工業化。具體指向優勢制造業,細分板塊可關注中游材料中的新能源鏈條相關板塊,如氫能源、鈉電池、儲能、電子化學、原料藥等,以及受益復蘇的基本金屬也值得關注,如銅鋁加工、化纖等。
第三、中游設備。重點關注半導體加工設備。
第四、科技突圍與國產替代。重點關注國防軍工等細分領域。
第五、困境反轉相關行業。具體指向地產等鏈條,包括地產、建筑、大金融、消費建材、小家電等細分行業。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表示,2023年初的行情階段性偏向于高景氣方向的概率較高。一方面短期經濟數據仍然偏弱,經濟相關度大的行業可能缺乏業績催化,而高景氣方向的公司多數仍處于業績快速增長的階段;另一方面,無論是消費鏈還是地產鏈方向,在去年4季度演繹較為充分,從中期看仍有較大空間,但短期可能需要等待基本面進一步驗證。
諾安基金則建議關注,第一、能源資源安全關注出貨量維持高增長,近期排產有望改善的儲能、風光;第二、科技安全關注半導體自主可控、數字經濟產業;第三、國防安全圍繞導彈、航發產業鏈布局;第四、糧食安全關注種業和生物育種。除此之外,還建議關注基本面彈性較大的成長細分品類,例如醫療器械、合成生物、工業自動化等。
恒生前海表示,2023年的首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兩市在早盤同時回踩10日均線,同時回補了短期缺口后成功反彈,滬指重回3100點,一陽穿多線并突破前期箱體上沿,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升,個股交投情緒顯著升。兩市成交額有所放大,傳遞了積極的信號,資金做多意愿或逐步走強。短期來看,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經濟基本面走向實質性復蘇,市場仍有向上的空間,需耐心等待修復行情的進一步轉暖。
長期來看,國內經濟還需一段時間去消化疫情發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外需回落和國內弱復蘇的預期之下,我們建議沿著幾條主線進行挖掘,一是短期內疫情防控優化趨勢下的修復性機會,包括消費、醫療等板塊,二是在國際政治環境緊張、逆全球化趨勢下的自主可控、國產替代領域,包括半導體、軍工等板塊,三是等待高景氣度的板塊的情緒修復與估值回歸,我們長期看好的能源革命帶來的巨大機會,海風、國內大型儲能板塊明年的行業增速有望加快,光伏、動力電池板塊則具有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機會。
港股市場也反彈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市場也是開門紅,恒生指數震蕩回升站上2萬點,恒生科技指數也上漲2.53%。
具體來看,港股市場主要股指低開高走,恒生指數收盤上漲1.84%,恒生科技指數上漲2.53%,其中恒指盤中振幅一度超過4.5%。行業層面,原材料業、資訊科技業、醫療保健業等板塊漲跌幅較大,分別為3.15%、2.76%、2.64%。
恒生前海基金表示,港股迎來2023年首個交易日,雖然開盤震蕩走低,但不久后開啟強力拉升,全天保持強勢,恒生指數震蕩回升站上2萬點,南向資金凈流入,盤面資金活躍。港股整體市場氛圍偏積極,若經濟基本面持續復蘇,港股短期或仍有機會繼續反彈上行,但期間仍需注意獲利盤資金流出帶來的壓力。
展望未來,疫情的不確定性可能使得港股反彈的路徑上仍會有波折,更為持續性上漲空間需要更多催化劑、尤其是國內增長的改善。目前來看,港股前期所面臨的三重壓力,包括地緣局勢影響風險偏好、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企業盈利、美聯儲緊縮影響融資成本和流動性,均有所緩和,近期美國通脹拐點和國內地產疫情政策也出現邊際變化,我們認為港股情緒和估值的部分修復轉機逐步顯現,但反彈的持續性還需要分子端盈利的兌現和后續更多政策配合。
國內方面,政策將加大政策力度以恢復經濟增長動能。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相繼推出,進一步明確了政策方向,雖然這一利好性措施提振了市場信心,但我們看到市場情緒的提振效應正在邊際遞減,近期低迷的經濟數據則表明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流動性方面,從港股通南向資金流入情況來看,受潛在獲利回吐影響,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市場的熱情近期有所回落。另外我們看到在經歷過此輪反彈之后海外主動型基金流出壓力不改,后續的持續流入可能還需要以基本面改善作為前提。
綜合來看,海內外的擾動因素正在發生邊際改善,至于市場整體的Beta型機會,我們認為2023年有較大概率出現美聯儲加息步伐停止和中國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的共振,那么屆時港股可能會迎來更多盈利(分子端)和估值(分母端)修復機會,類似于2019年一季度情形。在此背景下,我們將重點關注互聯網、醫藥生物、可選消費等成長賽道。
永贏基金表示,隨著國內防疫政策不斷優化、地產相關支持政策密集出臺,海外美聯儲貨幣緊縮邊際放緩預期愈發明確,經濟“強復蘇”預期逐步定價,恒生指數10月31日底部至12月底大幅反彈,漲幅一度超過30%。12月31日,國家統計局披露12月國內制造業PMI為47.0%,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1.6%,均創年內新低,反映當前國內經濟基本面依然偏弱。在前期恒指已有較大漲幅的背景下,“強預期”與“弱現實”博弈進一步加劇,因此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呈現低開高走態勢。
往后看,國內方面,從最新的大城市擁堵指數、地鐵客運量等指標來看,全國層面的疫情達峰速度有望超預期,并可能出現在1月初,其中部分先行達峰的城市已經可以觀察到線下消費顯著恢復。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擴大內需作為2023年首要任務,潛在消費和地產支持政策有望密集出臺,國內經濟修復斜率有望超預期;國外方面,當前美聯儲加息已接近本輪周期末端,并存在2023年年中停止加息的可能,海外貨幣緊縮速率放緩的大趨勢已經形成,其對于全球流動性環境影響也有望逐步緩釋。內部經濟復蘇超預期支撐盈利回升,外部流動性環境中長期向好,疊加H股估值位置相對偏低,因此后市仍可保持樂觀。
近期如下因素需要關注:1)國內疫情形勢變化;2)國內各項穩增長政策的推出、落地情況;3)地產與地產融資領域的演化情況;4)美聯儲后續表態情況;5)地緣沖突事態演化。
招商基金表示,隨著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穩經濟預期上升,疊加防控措施逐漸優化,國內線下經濟復蘇的趨勢明顯,均提振市場對基本面樂觀的預期。對于港股而言,政策上的催化進一步夯實港股市場修復性行情。
繼續重點關注以下板塊:第一互聯網板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肯定了平臺經濟在就業方面發揮的作用。同時,中概股審計進程有新進展,減緩了退市風險。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第二、生物醫藥板塊。創新藥的國際化在穩步推進,CXO行業景氣依然。
第三、先進制造業板塊。新能源車帶動的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拉動了核心器件的需求;國產替代的背景下,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將在新應用場景拓展過程中創造價值。
第四、新興消費——國潮消費、家電出海、潮玩消費。隨著研發投入的提升,國貨品牌的產品實力強勢崛起。智能家居滲透率處于快速爆發前期。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快速成長,中國制造成為海外智能家居的重要參與者。
第五、高息股板塊。港股市場中不乏股息收益率較高、估值具吸引力的價值股,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