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補充快遞運力、緩解末端配送壓力,近日,北京市大興區面向社會發布倡議,同時針對前期在“大興志愿者”小程序中登記有意愿參與物資轉運或自有電動車、摩托車、私家車的志愿者定向發送短信,發動志愿者在確保自身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就近就便參與快遞分揀、配送等志愿服務。
早上8點,志愿者陳美玲走出家門,來到京東快遞泰中營業部,認真學習分揀流程。滿載快遞的貨車一卸貨,陳美玲就加入了分揀的行列,“21號樓在這堆,39號樓在這邊。這家一共5個包裹,還少4個才能配送……”她一邊仔細分揀,一邊小聲念叨著。分揀完成后,又將快遞裝車配送至居民家門口。陳美玲是歡迎回家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這次看到倡議書,她和兩名志愿者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快遞小哥可太不容易了,每天幾百個快遞,分揀配送都要仔細核對,送錯了再去找,耽誤時間。這幾天趕上降溫了,戴手套干活不方便,不戴手套又冷,給我們仨愁壞了!”陳美玲感嘆道。
與此同時,志愿者張家瑞與負責天宮院街道融匯社區配送的順豐、京東快遞員碰面,接收快遞并核對數量,按樓門分揀分類后,和其他志愿者分別無接觸配送至居民家門口。“您好,您的快遞放在門口了,一會兒記得取走!”這是他們每天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張家瑞是天宮院澤眾志愿服務隊的一名志愿者,疫情期間,他曾變身“大白”支援核酸采樣、信息登記等工作。如今,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他再次變身“快遞小哥”,將快遞送到社區居民家中,上崗短短兩天時間,累計配送大大小小快遞700多件。“我們一共四個人,都住在融匯,對這片樓棟的分布都很熟悉。隊長就讓我們負責送件上門,這樣可以節約快遞員的時間,提高配送效率。”張家瑞介紹道。
“這段時間我們每家每戶都積壓了好多快遞,這么冷的天,多虧了這些志愿者每天挨家挨戶、不厭其煩地將我們的這些快遞送到家門口,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需求。真是太感謝他們了。”談到每天穿梭于小區進行配送的這些志愿者,居民王女士激動地豎起了大拇指。
從“志愿藍”到“快遞小哥”,大興志愿者再次轉變角色,馳援快遞轉運一線,將愛和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貢獻志愿力量。“希望大家遇到配送延遲等情況能夠多多體諒快遞員!也更多人也能加入志愿服務行列,跟我們一起參與快遞分揀、配送,讓大家的生活物資都能早日送到手中!”志愿者陳美玲、張家瑞紛紛倡議道。
以上圖片由大興團區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