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日訊(記者 段思琦)中西醫結合肺病科既是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的一個重要成員。近日在中日友好醫院“創新中西醫協同模式”記者會上,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肺病科副主任謝萬木介紹,我院中西醫結合肺病科在慢性咳喘病、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動脈高壓方面有它的優勢。“中西合璧、內外兼修、團隊協作”,我們的目標是讓患者幸福呼吸。
談到中西醫結合防治肺病,其實并不陌生。例如普通感冒,西藥經常會用退熱止痛藥物,中醫上也經常會辨證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用一些中成藥。
【資料圖】
同時,中西醫結合防治肺病也是應對頑固性重癥肺病的特色和優勢。
第一,慢性咳喘病,包括哮喘、慢阻肺,哮喘、慢阻肺這類疾病主要表現咳嗽、喘。正常氣管管腔是通暢的,在哮喘發作時,管腔狹窄,管壁水腫,慢阻肺同樣的還有肺氣腫,有氣道狹窄。
謝萬木表示,從西醫角度,我們會吸入支氣管擴張劑,來擴張氣管,會吸入一些激素來緩解氣管壁的水腫。從中醫上,我們通過肺主皮毛的理論、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來整體辨證調理。“異病同治,共同的病理機制——肺脾兩虛。我們在西醫標準治療方案的基礎上會加上中藥,尤其是溫潤辛金培本的方法,內服和外治系列治療,能夠改善肺功能。”
第二,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所謂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即各種原因導致的肌體內部產生紊亂或矛盾,或者說自己和自己之間互相“打架”了,自己內部打架導致了肺損傷,產生了肺的纖維化。
從西醫角度,可以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來平息。“但長期使用大量激素也會面臨較大副作用。在西醫標準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醫的辨證,來調理肺腎,益氣活血,宣肺平喘,中醫和西醫聯合起來,能夠達到減少激素用量,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感染。”謝萬木認為。
不過,間質性肺病最怕感染,一感染病就會明顯加重。
謝萬木表示,中醫可以達到調節免疫,減少感染。“我們有很多十幾年的肺纖維化病人一直保持比較高的生活質量,這種例子非常多。”
第三,肺血管病,包括肺栓塞和肺動脈高壓。慢性咳喘病是氣管不通暢,而肺血管病主要是血管不通暢。對于這類疾病需內外兼修,不光是內科,還包括外科、介入、放射等等聯合,達到多學科診治模式。
肺栓塞西醫的治療主要有溶栓藥物、抗凝藥物,來逐漸溶解血栓。但具有出血風險。從中醫角度講,也有達到活血化瘀效果的中藥。對于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中藥有雙向調節的作用,既活血化瘀,還可以活血止血,因此中西合璧能夠強化抗凝而不增加出血的風險。
另外,對于危重栓塞,不單純是中西醫結合,還要內外兼修。謝萬木介紹,我們用介入的辦法,把血栓直接取出來,就能夠很快地緩解危重肺栓塞患者的病情。
第四,肺動脈高壓,由于肺血管壁的增厚或血管腔里堵塞,導致管腔不通暢。
從西醫角度來講,有降肺動脈高壓的藥物。“但是這類疾病治療難度很大,療效也不太好。”謝萬木如是說,大多數肺動脈高壓都是氣虛血瘀癥,會用一些補氣行氣、活血化瘀的藥物。中西醫聯合,能夠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活動耐量。
而對一些特殊類型的肺動脈高壓,尤其是栓塞型肺動脈高壓可以聯合外科治療。據謝萬木介紹,一方面,通過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手術,清理管腔內的病變。另一方面,還可以做球囊肺動脈擴張,通過擴張的辦法,改善肺動脈血流。
“即使是不能做手術,通過擴張的辦法,絕大多數患者的癥狀都會有明顯改善,少數患者肺動脈高壓可以降到完全正常。”謝萬木表示,我們希望在中醫和西醫聯合治療的情況下,達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