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3日訊(記者 張明江) 本周市場明顯回暖,除半導體板塊依然強勢外,醫藥、食品飲料板塊強勢復蘇,權益類基金業績也跟隨普漲,有基金近一個月凈值漲幅超30%。
【資料圖】
日前發布完畢的基金三季報中,不少基金經理表示當前不少板塊個股估值已很便宜,市場環境類似2018年年底,看好中長期權益類資產配置價值,新發基金市場中,權益類基金也開始排隊上新,目前有超百只新基金在發。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今日,目前在發新基金數量超百只,其中有5只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2只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6只短債基金、12只混合型FOF、12只二級債基、41只混合型基金、3只普通股票型基金、2只增強指數型基金和23只中長期純債基金。
數據顯示,在發權益類基金數量共63只,其中在發混合型基金數量占比近四成,在發權益類新基金占比超六成,權益類新發基金依然占據多數。
此外,目前依然有49只基金等待發行,其中等待發行的權益類新基金有31只,其中依然以混合型基金居多。值得注意的是,等待發行的基金中有4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此類基金今年來備受資金推崇。
對于后市及醫藥、白酒等板塊的強勢反彈,公募基金認為市場經過前期調整整體估值已處于低位,當前利于戰略建倉布局。
永贏醫療器械ETF基金經理萬純認為,醫藥經過一年半的回調,或已迎來估值底、持倉底、政策底,后續有望呈現持續回暖態勢。就醫療器械而言,當前驅動醫療器械發展主要有三個長期邏輯:一個是滲透率提升,目前我國藥械占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產品更新換代,可以實現快速放量。第二個國產替代,醫療器械市場總體外資主導,特別是高端器械領域,隨著集采推進,國產產品迭代升級,快速實現國產替代。第三個集中度提升,比如成熟度較高的低值耗材,未來可能會演繹龍頭公司集中的趨勢。從三大維度看,醫療器械行業未來會有不錯的成長發展空間。醫療器械板塊宏觀邏輯、長線邏輯較清晰,從三季報披露情況看個股業績有較好驗證,未來醫療器械或將成為醫藥趨勢中中流砥柱的一個角色。
萬純進一步表示,現階段國內醫療器械領域仍具備較強的成長活力和廣闊成長空間。從人均醫療器械配備量、藥械比等指標看,我國與全球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隨著醫療新基建的有序開展,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有望持續擴容。整體而言,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外資占比仍然較高,特別是在部分高精尖領域,外資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而隨著國產品牌在技術上的持續突破、以及政策對國產器械的支持,進口替代有望成為主旋律。同時,新冠疫情下部分國產品牌借助防疫產品的銷售,在海外品牌力和渠道力大幅提升,國際化進程顯著加速,醫療器械投資方向有望呈現百花齊放狀態。
浦銀安盛基金表示,近期A股整體持續磨底,市場情緒低迷,但在當前上證指數3000點附近,市場悲觀預期已充分反映,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不應過度悲觀。近幾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均呈現凈流入態勢。隨著大消費等產業板塊樂觀信號不斷累計,宏觀面發生改善時,市場將產生較大積極變化的概率很大,利于戰略建倉布局。
展望后市,浦銀安盛基金表示,中國經濟韌性依然較強,全市場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海外市場方面,美聯儲加息,外圍地緣政治沖突等不確定性影響也已經過較長時間的充分消化。整體A股中長期將迎來修復局面,依然建議關注困境反轉行業及高景氣賽道如包括銀行、地產、家電等地產鏈行業以及儲能、光伏、軍工、新能源車等方向,把握戰略建倉期,為未來積極布局。
長信基金認為,本輪A股市場回撤主要影響因素可能是市場情緒和資金面,而不完全由基本面變化導致。本輪回調后,權益資產配置價值突顯—在當前時點,市場只需要一個契機,就能帶來信心的修正和價格的修復。市場將首先修復情緒過度悲觀帶來的估值回調,估值回歸合理區間后,再慢慢驗證經濟修復的彈性。
招商基金認為,A股短期進入了“不確定落地、政策真空以及估值相對便宜”的階段性窗口期,但考慮到地緣政治沖突等外部風險仍存,我們或可圍繞政策內需“找機會”,力爭規避相對風險較高的“外需與外資重倉領域”,重點關注以下方面:1、實物資產通脹與大宗商品相關領域:煤炭、石油石化、農林牧漁等行業;2、自主可控與轉型升級相關領域:軍工、通信、計算機(信創)、機械高端裝備(光伏設備、風電設備)、新材料(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
東方基金蔣茜指出,經濟弱復蘇、寬貨幣和寬信用再疊加流動性充裕,當前權益市場具備基本面支撐,市場下行的風險或相對較低,中長期謹慎樂觀。其中,高景氣度資產進入高波動區間,或將逐步從貝塔行情向阿爾法行情過渡。而股票市場分化有望延續,分歧進一步加大,投資的重點在于尋找結構性機會。展望后市,蔣茜指出,“寬貨幣、寬信用”的組合或將持續,也或將為行情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