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8月10日訊(記者 鹿凱)7月,集合信托市場受上半年翹尾因素影響,發行、成立均呈現上揚態勢,其中標品相較非標優勢進一步擴大,這促使投資業務占比持續增加同時,也反映出投資者開始逐漸習慣非標產品和標品信托產品共存的市場。
標品信托規模增超過四成
(資料圖片)
據用益信托公布數據,受上半年翹尾因素及標品規模增長等因素影響,7月市場發行集合信托產品2125款,環比增加79款,增幅為3.87%,發行規模1399.46億元,環比減少33.05億元,降幅為2.31%;與市場發行端相反,集合信托產品成立2063款,環比減少114款,降幅為5.24%,成立規模1239.55億元,環比增加143.69億元,增幅為13.11%,為下半年開了個好頭。
用益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認為,7月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規模略有下滑,而成立規模繼續顯著增長。7月標品信托產品的成立走勢良好,成立規模環比增加超過四成;與之相對應,非標信托業務的成立規模有較為明顯的下滑。在業務轉型的壓力下,信托公司非標業務持續萎縮,標品信托產品的增長迅猛。標品信托產品在集合信托市場中已經初具規模,支撐集合信托市場的成立規模的增長,但未來可能受證券市場的波動影響較大。
具體來看,7月標品信托產品成立數量957款,環比減少5.15%,成立規模777.57億元,環比增加43.71%。其中,TOF產品成立數量281款,環比增加20.09%;成立規模248.36億元,環比增加137.92%,其規模占標品信托業務的比重為31.94%。
對此喻智解釋道,標品信托產品的成立依舊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但后續增長可能會受到證券市場的波動的影響。一方面,信托公司標品信托業務開展已初具規模,產品種類增加,投資者選擇更加多樣化,逐漸習慣非標產品和標品信托產品共存,對標品信托的投資不再陌生;另一方面,7月股市反彈回暖行情結束,加上美聯儲持續加息和地緣政治等外部沖擊,對證券市場后續的長期影響較大。
中國網財經注意到,與7月標品規模大幅上漲形成鮮明對比,非標產品規模快速萎縮。數據顯示,7月非標信托類產品成立數量1106款,環比減少5.31%,成立規模461.97億元,環比減少16.73%。同時,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6.85%,環比減少0.02個百分點;產品平均期限1.83年,環比減少0.14年。而伴隨非標與標品業務此消彼長,也促使集合信托資金在各領域投入的進一步調整。
投資業務優勢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7月融資類集合信托產品成立規模265.38億元,環比增加4.72%;投資類產品成立規模951.86億元,環比增加13.44%。從規模占比來看,7月融資類產品規模占比21.41%,環比減少1.72個百分點;投資類產品規模占比76.79%,環比增加0.22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產品規模占比1.80%,環比增加1.49個百分點。
另一邊,受標品占據絕對優勢等影響,從規模占比來看,浮動收益型產品規模占比64.12%,環比增加9.35個百分點,優勢明顯;固定收益型產品規模占比33.96%,環比減少9.77個百分點。其中,固定收益型產品成立規模420.98億元,環比減少12.15%;浮動收益型產品成立規模794.83億元,環比增加32.42%。
從投向領域來看,7月房地產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為61.65億元,環比減少28.34%;基礎產業信托成立規模225.47億元,環比減少17.44%;投向金融領域的產品成立規模845.73億元,環比增加41.97%;工商企業類信托成立規模105.24億元,環比減少22.51%。
對于上述個細分投向領域產品占比變化情況,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認為,在監管的政策指引下,傳統非標業務持續萎縮,標品業務是多數信托公司的轉型方向,并且這種效應逐步顯現。
最后喻智總結道,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標品信托業務處于高速增長期,部分信托公司在標品信托業務上已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大部分信托公司積累了龐大的高凈值客戶,有穩定的直銷和代銷渠道,能夠支撐標品信托業務的資金募集需求。但他同時指出,由于信托公司投研能力不足,人才儲備較少,團隊建設、系統建設缺失使得標品信托業務在較大程度上依賴于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等來拓展。目前標品信托業務尚未形成顯著的盈利貢獻,主動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信托公司需要更加引人注目的投資業績和品牌效應來推動標品信托業務快速發展。未來,信托公司將如何打造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及主動管理能力,并推動集合信托市場結構進一步調整,中國網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