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日報
“開展駐村幫扶不僅要幫助百姓把路子選準、把產業做強,更要幫他們把產品銷出去、把票子賺回來。”11月16日,記者在永壽縣聽到282名駐村干部的共同心聲。他們中有當起網紅直播帶貨的、有走進企業毛遂自薦的、有瞅準商機訂單服務的、有扮演小哥免費送快遞的……他們使出十八般武藝架起了農村與城市、產地與市場的連心橋。
網絡帶貨撒網聯姻。馬坊鎮耿家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牟敏不僅是扶貧產品的代言人,更是產品促銷的網紅,她制作的銷售扶貧產品網頁瀏覽量超過2.3萬次。駐村幫扶期間,她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為當地的時令果蔬、手工制品代言,僅今年,通過網絡直銷蘋果8.6萬公斤,西紅柿、甜瓜、核桃等0.8萬公斤,手工制品2.2萬件,為群眾增加收入124萬元。由于訂單量大,永壽縣郵政公司還專門在村里設立了代收點。在牟敏的示范帶動下,永壽已涌現出10多名網紅駐村干部。
毛遂自薦上門聯姻。甘井鎮劉坳村駐村第一書記吳芳妮依托蕎麥和黑小麥產業,建成了蕎麥醋和黑小麥掛面加工作坊。為了拓寬銷路,她主動跑到咸陽一家公司的農產品采購現場,毛遂自薦宣傳推介,當場簽約蕎麥醋和黑小麥掛面訂單20萬元。為了確保按時供貨、優質供貨,她一方面組織人力加班生產加工;一方面從嚴把關產品質量,中秋節前,所有產品按照訂單合同全部送到企業。僅今年,永壽縣駐村干部主動聯系企業銷售農產品230多萬元。
瞅準商機主動聯姻。馬坊鎮白社村駐村第一書記潘峰瞅準城市居民對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需求增長的大好商機,及時在村里溝邊建起了蛋雞散養場,所有雞蛋均高出市場價的三到五成按個銷售,運營兩年多來雞蛋供不應求。在他的帶動下,村上已有20多戶群眾依托庭院式散養增加家庭收入。在這一思路的啟發下,他還嘗試黑豬散養,每年春節前,所有黑豬肉早早就被同事和朋友預訂一空。另外,駐村干部還瞄準都市人對純面粉的需求,目前,已建成純面粉加工企業6家,有效解決了當地小麥銷售難、價格低的難題。
發揮資源服務聯姻。近年來,永壽縣駐村干部充分發揮資源多、人脈廣、路子寬的優勢,全力幫助群眾銷產品賺票子。馬坊鎮張家塬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峰當過兵,人脈廣,加之自己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他每次回咸陽,車里裝滿了要推銷的農產品。如今,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快遞小哥,而且全是免費配送。除王峰外,每周末,還有10多名駐村干部穿梭在西安、咸陽住宅小區,一邊上門送貨,一邊統計需求,把扶貧產品真正裝進了城里人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