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24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11月24日下午2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郭蘭峰和上海市合作交流辦、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國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記者:我們了解到,2018年底,消費扶貧工作全面啟動,截止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推動消費扶貧在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的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郭蘭峰:
消費扶貧這個工作,我認為是脫貧攻堅的一個很重要的舉措,它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把貧困群眾的產品賣給了市場,就像剛才我說的,更重要的是貧困地區的群眾能夠慢慢地接觸到市場,更多地進入市場,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這幾年會同有關部門,主要圍繞如何打通銷售渠道開展工作。
第一,市場。因為他的產品確實以前都是自己用的,更多的產品都是自己消費的,而沒有跟國內的大市場接觸,我們開始的時候更多的是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都有自己的定點扶貧縣包括一些定點的扶貧工作,包括一些地方結對,包括國有企業,大家主動購買他的一些產品,從這個來驅動。同時,我們還鼓勵民營企業或者社會的一些力量來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推薦他們的一些服務,特別是在一些地方招聘他們的勞動力或者把貧困群眾有勞動能力的人招聘使用,這是很重要的,不僅僅解決工資問題,更重要的是讓他接觸更多的社會,因為大家都知道,很多貧困地方的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所以我們第一步先創造一個市場,因為他們沒有這個市場,需要采用行政或者市場相結合的手段來解決市場問題。
第二,物流。剛才我說到,基礎設施不行,可能沒有路,也可能有路,但不是很好走,運輸成本就很高,有的沒有運輸工具,有的沒有信息,不知道往哪兒賣,因為他的很多產品也不是獨有的,盡管產品很不錯。所以,有關部門從中央預算內資金包括從國家動員一些力量解決這些問題,比如通過修路、建倉庫等來解決物流問題,當然拓寬信息渠道更多的是通過現有的物流網來發布信息,通過當地的能人看到這些信息以后,再想辦法把產品銷出去。
第三,產品質量。因為貧困地區的產品往往是自給自足,所以在質量方面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我自己到貧困地區看到,貧困地區的產品很多都是原生態的、無污染的,是真正的綠色產品。但卡在一些標準上,有的不一定能達到標準,我們就鼓勵這些龍頭企業在那兒采用“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把工業化生產的一些程序和標準帶過去,讓他們接受這些,包括在那兒建設生產基地,按照標準化來生產,既保留它原生態的一些優勢,又能夠引入工業化的標準,包括一些訂單,使之符合市場需要。這樣的話,它的規模、效益也能體現出來,組織化程度也能提高,樹立品牌意識,形成品牌產品。
第四,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這不僅僅是能夠增加當地貧困群眾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外來或者發達地區的人到這些地方旅游,必然要跟當地的老百姓接觸交流,將一些生活習慣和理念帶過去,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這個作用是很大的,不僅僅是去那兒消費,也可能給他們帶來工資性收入。所以,針對這個問題,考慮到旅游的重要性和鄉村旅游或者農業休閑旅游的重要性,有關部門實施了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幫助這些地方開發旅游項目,包括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道路建設等,組織開展了“鄉村面對面”系列培訓,改善貧困地區的旅游接待能力。同時,通過各種媒體推介他們的旅游精品、經典項目,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貧困地區的就業和收入。
我們也作了一個統計,可以看出消費扶貧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2019年,貧困地區的農村居民經營凈收入4163元,比上年增長7.1%,增速加快2.7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貧困地區的農村居民經營凈收入也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9%,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消費扶貧已經成為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