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伍月明 夏治斌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疫苗概念股在2020年A股市場備受矚目。近日,西藏藥業卻因投資疫苗的事項受到監管部門的警示。
11月6日,西藏諾迪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藥業”600211.SH)對外發布了《關于收到西藏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公告顯示,西藏藥業對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微生物”)的投資業務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
證監局指出,公司對該投資事項并無正式的盡職調查報告,且聘請的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專利分析報告,僅僅用兩天形成,上述報告并不支持公司的投資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新冠疫苗項目長時間無新進展之際,西藏藥業轉身又豪擲900萬美元投資俄羅斯疫苗。
西藏藥業是否具有疫苗研發、生產的基因?接連投資疫苗的背后,是否有炒作的可能?對于《中國經營報》記者的致電致函,11月13日,西藏藥業相關負責人回應,由于公司受到監管要求,暫時不能透露更多信息,可以確定的是公司在腳踏實地經營,不會去進行惡意炒作。
“變身”疫苗概念股
6月16日,西藏藥業在對外投資公告中提到,公司與斯微生物合作研發,僅獲得相關疫苗的全球獨家開發、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權利,公司不成為相關疫苗的權益所有人。
作為西藏雪域高原上誕生的第一家高新技術制藥上市企業,西藏藥業涉及心腦血管、肝膽、扭挫傷及風濕類風濕、感冒等領域,公司產品包括新活素、依姆多、諾迪康膠囊等。
2017~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15億元、10.28億元、12.56億元,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29億元、2.16億元、3.12億元。
從西藏藥業的營收構成來看,其業績較為倚重心血管領域的三大產品。以2019年為例,全年主營業務收入12.49億元,其中,新活素、依姆多、諾迪康膠囊占比91.15%,其中新活素占全年銷售收入的65.22%,新活素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46.78%。以上三個心血管領域產品構成公司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
從財務指標上來看,自身產品業務的投入研發力度并不算大。2015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合計分別為425.9萬元、780.25萬元、661.73萬元、1021.11萬元、1460.02萬元。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0.31%、0.98%、0.72%、0.99%、1.16%。
記者注意到,在西藏藥業披露疫苗投資業務之前,股價已出現異常波動。
2020年6月4日、6月5日、6月8日,西藏藥業股票交易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的有關規定,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
6月16日,西藏藥業在對外投資公告中提到,公司與斯微生物合作研發,僅獲得相關疫苗的全球獨家開發、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權利,公司不成為相關疫苗的權益所有人。
天眼查顯示,斯微生物于2016年5月成立,注冊資本人民幣188.4萬元,其中李航文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系公司實際控制人。斯微生物2019年的業務指標顯示,總資產為6143.72萬元,營業收入為56.60萬元,凈利潤為-2875.39萬元。
針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斯微生物于2020年1月緊急啟動新冠mRNA疫苗研發項目,本疫苗項目由斯微生物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合作開展。目前,所有候選疫苗的藥效學研究均已完成,預計近期開展臨床試驗。
記者注意到,西藏藥業的股價自5月22日開始陸續上漲,股價從25.78元/股一度暴漲至182.07元/股,股價翻了7倍,創下歷史新高。
在西藏藥業股價爆炒的背后,蟄伏已久的期貨大佬葛衛東解套離場。2020年半年報顯示,葛衛東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其姐姐葛貴蘭憑借4.41%的持股比例成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東。
8月4日后,西藏藥業股價一路下行,截至11月19日,西藏藥業的股價為63.03元/股,收于64.81元/股。
盡職調查報告缺失
6月16日,西藏藥業在對外投資公告中提到,公司與斯微生物合作研發,僅獲得相關疫苗的全球獨家開發、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權利,公司不成為相關疫苗的權益所有人。
2020年11月,距離西藏藥業所提及的“近期開展臨床試驗”說法已過去5個月,但斯微生物并未取得任何進展。
記者注意到,在諸多投資者交流平臺,不乏有投資者提問,“斯微生物的新冠疫苗研究進展到底怎么樣,為何一直未有相關疫苗研究的信息披露?”其他公司的疫苗都已經快上市了,斯微生物的疫苗是不是失敗的風險較大?
對此,西藏藥業直言,斯微生物新冠疫苗產品研發在中國尚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尚未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臨床批件。
就在外界等待斯微生物的疫苗研發迎來轉機之時,西藏藥業卻收到西藏證監局的一紙警示函。
西藏證監局稱,西藏藥業對斯微生物的投資并無正式的盡職調查報告;同時,公司聘請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專利分析報告,僅僅用時兩天即形成,且該報告并不支持公司的投資安排。
對此,西藏藥業表示,由于新冠疫苗的研發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搶占新冠疫苗研發的先機,需要公司快速決策。因時間關系,在本項目投資論證過程中,沒有形成可行性報告提交經理辦公會論證并簽署論證意見。
斯微生物標的實際情況如何?公司如何把握上述投資決策的風險性?
11月16日,記者來到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橋路的斯微生物辦公處。在一樓大廳的企業指示牌上,斯微生物在2號樓的3層、4層,以及6層均有辦公地點。該層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斯微生物在6層的地方都是實驗室。在6層南側,記者看到斯微生物的商標和企業名,而在商標旁邊則懸掛有三張標識牌,分別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斯微)mRNA合成及修飾實驗室”“同濟大學疫苗實驗室”“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平臺疫苗實驗室”。
過道的一側則是斯微生物普通試驗區,有多間寫有“同濟大學”校名的疫苗實驗室,記者在現場,也不時看到有穿著白大褂的實驗人員進出實驗室,現場可聞到些許的刺鼻氣味。
當記者表明身份,想就西藏藥業和斯微生物雙方疫苗合作的事宜進行采訪時,一位工作人員在與其領導溝通后,稱領導在開會,一時半會難以結束。隨后,該名工作人員留下記者聯系方式,并稱領導有需求的話就會聯系記者。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尚未聯系記者。
目前,西藏藥業已按照與斯微生物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支付預付款3500萬元(含稅)。
棋盤再落一子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藥業在上述合作中坦言,公司尚不具備腺病毒疫苗的研發生產能力。
在斯微生物疫苗研發進展不明朗的態勢下,西藏藥業再度在疫苗版圖中擲下一子。
11月11日,西藏藥業發布公告,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TopRidgePharmaLimited與俄羅斯LIMITEDLIABILITY-COMPANY“HUMANVAC-CINE”公司就Sputnik-Vvac-cine(“衛星-V”新冠肺炎腺病毒疫苗)開展合作。
在此次疫苗合作中,西藏藥業僅僅可以獲得該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注冊、開發、生產、進口或商業化產品及向指定區域出口等相關權益許可權,不成為實際意義的上市許可持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藥業在上述合作中坦言,公司尚不具備腺病毒疫苗的研發生產能力,鑒于本項目的緊迫性,及生物醫藥行業的慣例,尋求在腺病毒領域有技術優勢的CD-MO公司參與本項目的技術轉移和商業化生產技術研發,能夠提高本項目的可行性,降低項目的實施風險。
SputnikVvaccine由俄羅斯伽馬勒研究所研發,經過I、II期臨床試驗,于2020年8月經俄羅斯衛生部注冊。
事實上,該疫苗在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上市銷售還需獲得相應監管機構的上市批準。根據目前國內關于疫苗產品的審批要求,上述疫苗仍需在國內完成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批準、臨床I期、II期和/或III期試驗、上市批準、生產設施認證/核查(如適用)等主要環節,方可上市,該疫苗是否能夠在國內獲批上市具有不確定性。
至于后續的疫苗生產,西藏藥業表示,將考慮在控股子公司上海海脊生物醫藥工程有限公司及其他關聯公司建設腺病毒疫苗生產線。
反觀行業其他疫苗相關企業近期不斷取得新進展。
根據WHO統計,截至11月3日,全球已啟動202個新冠疫苗研發工作,其中47例進入臨床試驗,其余均為臨床前階段。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所、科興生物、康希諾、智飛生物以及復星醫藥(與輝瑞和Bi-oNTech合作獲得國內市場權益)等研制的新冠疫苗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獲許可的mRNA疫苗BNT162b2,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注冊審評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