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2日上午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堅決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頭。懲治腐敗這一手必須緊抓不放、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對反腐敗斗爭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夠自信
習近平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3年來,我們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全黨同志對黨中央在反腐敗斗爭上的決心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取得的成績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帶來的正能量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夠自信。
習近平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開展紀律教育,狠抓執紀監督,養成紀律自覺,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要增強領導干部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站穩立場、把準方向,始終忠誠于黨,始終牢記政治責任。要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結合,既要注重規范懲戒、嚴明紀律底線,更要引導人向善向上,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
既加強黨的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監督
習近平指出,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要完善監督制度,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要整合問責制度,健全問責機制,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要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要強化巡視監督,推動巡視向縱深發展。對巡視發現的問題和線索,要分類處置、注重統籌,在件件有著落上集中發力。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每個黨員、干部的必修課。要抓住“關鍵少數”,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領導干部責任越重大、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強監督。
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要加強領導,旗幟鮮明支持紀委開展工作。各級紀委要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帶頭尊崇黨章,把維護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對遵守黨章、執行黨紀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黨章黨規黨紀的行為。
習近平對做好今年工作幾點要求
●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準則和條例。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尊崇黨章。各級黨委和紀委要首先加強對維護黨章、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黨的集中統一,保證黨中央政令暢通。
●堅持堅持再堅持,把作風建設抓到底。要用鐵的紀律整治各種面上的頂風違紀行為,有多少就處理多少。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實現不敢腐,堅決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頭。懲治腐敗這一手必須緊抓不放、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要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
●標本兼治,凈化政治生態。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從自身做起,廉潔用權,做遵紀守法的模范,同時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立“明規矩”、破“潛規則”,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改善。
■ 亮點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反腐走向一直備受關注。在昨日的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明確表示: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
習近平同時首次提出“四個足夠自信”要求:全黨同志對黨中央在反腐敗斗爭上的決心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取得的成績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帶來的正能量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夠自信。
首談 “監督體系頂層設計”
監察體系覆蓋國家機關及公務員
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首次對“監督體系頂層設計”作出要求: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要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此前習近平多次強調權力結構的配置問題。
在中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強化制約,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最新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首次披露了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一段講話:“腐敗的本質是權力出軌、越軌,許多腐敗問題都與權力配置不科學、使用不規范、監督不到位有關”。
如何解決“權力配置不科學、使用不規范、監督不到位”?李永忠稱,習近平首談“監督體系頂層設計”,已經指明了解題思路: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健全完善監察制度,使監察機關充分發揮其行政監察職能。
李永忠表示,1993年1月起,中紀委、監察部合署辦公,之后,除深圳市監察局之外,全國各地的紀委和監察部門也陸續合署辦公。十八大之前,紀檢監察系統普遍存在獨立性不夠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困擾各級紀委的“同級監督”難題破題,而監察部門的同級監督問題,仍沒有有效解決。
湖南攸縣紀檢監察網發自2014年1月的《關于紀檢監察合署辦公體制的思考》一文,合署辦公以來,行政監察職能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同時也面臨行政監察職能獨立性削弱等問題。
“存在多頭領導、多方負責問題”,文中寫道,監察局同時也是政府組成部門,“監察工作既要對紀委常委會和上級監察機關負責,又要對政府分管領導負責,同時還要接受人大、政協監督,面對紀委常委會、上級要求以及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相沖突情形時,難以獨立地去履行監察職能”。
首談 “政治警覺性和鑒別力”
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
在中紀委二次全會、五次全會上,習近平都曾強調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在六次全會上,習近平首次談到了“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要增強領導干部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站穩立場、把準方向,始終忠誠于黨,始終牢記政治責任”。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從‘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到‘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存在一定連續性。總的來說,要求領導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許耀桐稱,最新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首次披露了習近平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一段講話,論述了個別官員破壞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的嚴重程度,“政治野心膨脹”、“搞政治陰謀活動”、“沖著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大放厥詞”、“誰擋他的道就要把誰搬開”等,“正是基于這樣的情況,總書記要求增強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要求領導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主觀上主動守紀律、守規矩,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不想腐的氛圍”。
李永忠對新京報記者說,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大量腐敗案例表明,個別領導干部選人用人搞“一言堂”,甚至買官賣官,由此形成了“選邊站隊”現象,“個別官員只熱衷于‘跟對人’,不講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失去了基本的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這也是系統性腐敗的一個成因。要求領導干部增強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回歸宗旨意識,喚醒黨規黨紀意識,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
首談 “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
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在2013年1月的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提出:“中央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
兩年后,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提出:橫下一條心糾正“四風”,常抓抓出習慣、抓出長效,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強化執紀監督,把頂風違紀搞“四風”列為紀律審查的重點。
在昨日的六次全會上,習近平對于作風建設有了新要求:堅持堅持再堅持,把作風建設抓到底。要用鐵的紀律整治各種面上的頂風違紀行為,有多少就處理多少。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此前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表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都體現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自2015年5月起,中紀委官網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系列專題,到今年1月12日共推出28期,28期專題分別解讀了“鄭義門:孝義傳家九百年”、“諸葛村:百世傳誦《誡子書》”等歷史上的優秀家規家訓文化。
新京報首席記者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