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收益不錯,準備去開個戶。”被稱為無風險套利的網下打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炒股大戶參與其中,但隨著涌入的人數增加,這場富人的游戲或許也會變得不那么好玩了。
在資深投行人士看來,網下打新火熱的核心原因在于網下打新獲配概率大且獲利空間大,“這是個無風險套利的事情”。隨著參與網下打新人數增加,業內也擔憂,越來越多的新股自設“高門檻”,且打新收益率可能下降。但也有部分享有網下配售紅利的投資者的態度平和,“攤薄網下打新收益的情況應該不會特別嚴重。”
“無風險套利”誘惑大
因為誘人的投資收益和“中獎比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到規則修改后的新股網下申購;眾券商也紛紛加入到這場全新的“打新盛宴”中,加緊推廣自家業務。“最近很多人在悶頭發財”,多位券商營業部人士稱。
今年初,新股網下申購新規取消預繳款,曾經凍結巨額資金的現象不再。按照最新的規定要求,具備5年以上A股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需要持有滬深兩市各1000萬元的流通市值,就可以按照新股網下初始發行總量上限進行申購。據多位券商人士介紹,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參與網下配售,必須要完成證券業協會的資格備案,在獲得審核通過后才能最終參與新股的詢價和申購。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需要通過券商完成前期步驟。具體來看,投資者可以通過擁有業務資質的券商填寫審核資料,完成證券業協會的客戶基本信息和客戶配售信息備案,然后再向滬深交易所提出CA證書申請。
由于在計算市值時包括有信用賬戶的市值,所以實際操作中投資者的自有資金可能會低于滬深兩市的流通市值門檻,不足部分則靠融資填補。為此券商界也紛紛向持倉市值不足客戶提供兩融服務。一位上海的券商營業部人士表示,目前券商行業針對網下打新的融資比例最高為1:1,融資審批時間為一周左右。
相比網上搖號抽簽不確定的概率,網下配售只要在詢價“計算”準確進行報價后均能按比例獲得新股股份。“只要報價有效就能獲配,多少量的問題而已。”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規則下網下新股申購更需要報價精準,而針對網下打新業務服務,多家券商目前都為客戶提供詢價策略。“精準詢價加上相關流程標準無誤,是目前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打新的關鍵。”上述券商人士稱。
深耕IPO研究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時下網下打新火熱的核心原因在于,“低于23倍市盈率”的定價制度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打新套利空間,而整體市場行情并不是很好,網下打新就成為了無風險套利的事情。
對于底倉市值的波動會否有吞噬打新收益的風險,上述投行人士認為,會有這個風險,但目前實際上是二級市場漲不上去跌不下來的狀態,所以相對穩定。
據興業證券策略團隊報告指出,截至8月4日,66只新股完成網下發行,其中,已上市公司家數達58家,49只已破板,破板價相比發行價平均上漲4倍。若投資者參與所有新股網下詢價且報價準確,則A、B、C類的打新投資者可實現的最大收益分別是654萬、594萬和523萬元,平均每只新股收益為13萬、12萬和11萬元,剔除持股市值波動成本,最大收益分別為29%、26%和24%。
“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每年500萬~1000萬的收益水平雖然較低,也是一個較好的增量收益,尤其是中小賬戶。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不考慮持股市值波動的前提下,2000萬的成本,全年獲取500萬以上的收益,收益率可謂頗豐。”興業證券策略團隊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