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投行將可“入袋”9.76億元。長江證券(行情000783,買入)進賬最多,達1.43億元。國信證券(行情002736,買入)排名第二“落袋”1億元。安信證券和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買入)則分別有8900萬元、8620萬元到手。
沉寂4個月后,IPO重新開啟閘門。
11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將重啟新股發行。由于相關規則修訂和技術系統需要準備時間,證監會決定先按現行制度恢復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中已經進入繳款程序的10家公司新股發行,預計要兩周左右時間;剩余18家公司將在年底前分批發行。
盡管多名投行人士此前曾表示“暫停IPO”只是短期,但重啟時間仍比想象要早。“這次出乎我們意料,我們比較消極,以為明年年中才開啟。”華南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即使在“股災”下,多家券商憑借債券、定增項目也賺得盆滿缽滿,IPO重啟,無疑再引“活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8家IPO企業共由19家投行保薦,承銷保薦費用合計“斬獲”9.67億元。
但并非所有投行人士如沐春風,“我們項目排隊靠后,并沒有太多值得興高采烈的地方。”深圳一家小券商保代表示。
19家投行攬9.76億承銷費
距離年底還有兩個月,券商重要利潤來源——IPO重新“開閘”。
深圳一家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周五(6日)圈內人士在微信上刷屏IPO重啟新聞,氣氛就像過年一樣。”
不過華南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惋惜,“在這批項目中,公司保薦的數量不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統計,共有19家保薦機構年底搭上IPO重啟“班車”。
其中,國信證券(002736.SZ)項目家數最多,共有4家IPO企業在年內發行,分別為中新科技(行情603996,買入)(603996.SH)、潤欣科技(行情300493,買入)(300493.SZ)、博敏電子(行情603936,買入)(603936.SH)、山鼎設計(行情300492,買入)(300492.SZ),募資總額達12.14億元。
此外,長江證券(000783.SZ)、招商證券(600999.SH)各有3個項目;安信證券與廣發證券(行情000776,買入)(000776.SZ)各有2家。
這也意味著,19家投行今年最后兩個月內,IPO收入“入袋”9.76億元。
招股書顯示,長江證券進賬最多,達1.43億元。國信證券排名第二,“落袋”1億元。安信證券、招商證券分別有8900萬元、8620萬元入手。
從承銷費率上看,德邦證券收取承銷費率最高,公司保薦的中堅科技(行情002779,買入)(002779.SZ)募資總額為2.66億元,需繳納3800萬元承銷保薦費用,承銷費率達14.26%。
華龍證券位列第二,其保薦的讀者傳媒(行情603999,買入)(603999.SH)募資5.86億元,承銷費率12.28%。而東海證券收取IPO企業三夫戶外(行情002780,買入)(002780.SZ)承銷費率則為11.86%,三夫戶外募資1.6億元。
上述華南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一般來說,募資總額越小,承銷費率越高。投行普遍對規模小的企業收費較高,例如擬登陸創業板的企業。“創業板募資額普遍較少,投行需要保底收入,無論募資多少都會收一兩千萬,這樣算下來承銷費比例比較高。另外創業板IPO企業規模小,議價能力比較弱。”
“投行規模不同也會影響承銷價格,大券商靠量取勝,大投行制度下旱澇保收,項目人員沒有動力把價格談高。而對于小券商而言,項目都是團隊自己的,他們有動力掙錢。”上述華南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債券項目仍為主要收入
在IPO暫停和再融資項目發行“有條件限制”的背景下,三季度以來,投行業務結構已發生改變,債券項目逐漸成為一級市場的“焦點”。
WIND對第三季度投行承銷情況的統計數據顯示,投行第三季度收入主要通過承銷債券獲得。
其中,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買入)(600030.SH)股債項目承銷金額最多,達1800億,其中債券承銷已達1600億,占比91.44%;位列第二的中信建投證券,總承銷金額為1230億,債券承銷金額也占88.67%。
一家總部在深圳的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自從IPO暫停后,他就開始接手債券項目。“債券項目很好做,如果是發小公募債,直接在交易所備案,從企業申請到資金轉賬,只需要兩周時間。”在他看來,債券項目周期快,資料準備簡單。
上述深圳小券商投行人士亦有相似看法,“我們一直在做IPO項目,但我們做得更多的是債券項目、新三板項目。”據了解,公司新三板項目也均由保代親自操刀。
上述兩名投行人士均表示,IPO重啟后,短期內不會改變投行業務結構,仍然會以債券項目為主。
而在前述華南上市券商投行人士看來,IPO無論從數量抑或融資金額,均遠低于債券融資規模。“債券融資動輒上百億,融資功能也比股市要好。債市主導一級市場仍然會持續。”
“IPO重啟對心理影響大于實際影響,對擬上市企業而言有鼓勵作用,但對于我們而言,即使明年才重啟,該花多少時間排隊還是要花這么多時間。此前初審會停了,但我們的IPO材料仍是按部就班做。”前述華南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