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宏文
上周是個讓很多投資者“緊張亢奮”的一周。上半周,業內“神話”之一,澤熙投資實際控制人徐翔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激起業內驚呼一片。下半周,市場風格陡然切換,券商股領漲市場三天,在出乎絕大多數投資者意料的同時,還悄然在機構心中畫下一個大大的疑問——“股市風格真的切換了?”
誰的徐翔?
徐翔成為上周的市場話題,不會讓人意外。傲視全行業的投資業績、絕對低調的處事方式,構成了莫大(博客,微博)的信息饑渴效應。照片、話題、個人、投資,一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在其被捕后被放大、發酵、甚至擴大、杜撰出了一段段細節、一篇篇文章,在網上流傳。
比如,有些文章生動地闡述了徐翔喜好所謂聘用女性研究員的段子,有些則反復執著于當年徐翔曾經說的只言片語,或是輾轉其外的訪談說辭。更有一些曾經和徐翔一面之緣的人也紛紛站出來訴說,那“層經封存”但如今已不可不說的往事。
這些文章說辭,究竟能夠勾勒出一個多完整的徐翔的形象,實在值得懷疑。對于一個堅守個人形象至最后一刻(在被捕前網上沒有一張個人照片外泄)的投資者,他在某些時刻所說的話語,其真實性是值得細細斟酌的。
換句話說,對于一個心底里高度戒備的投資者來說,對于一個可以因路演錄音外泄(全程只有“恩”“哦”,“是么”)就切斷券商席位的投資者而言,其對外披露的只言片語,能夠勾畫出的形象,充其量只是他希望釋放的信息而已。
投資者追捧徐翔的消息,歸根結底還是在追捧一個“神乎其技”的投資之神。手機端上,投資者咀嚼這些或真或假的消息,心里深處也是對于“神乎其技者”的精神向往。網絡傳遞這種消息,則是對讀者眼球的服膺。
上述的心理效應在娛樂圈中已司空見慣。即所謂的“心理投射”?!盎夜媚铩焙汀艾旣愄K” 的劇情之所以經久而不衰,即是因為滿足了大部分觀眾的心理投射。市場中人,對于投資神人、一哥、一姐的戲劇化闡述,也是同樣的心理使然。
所以,每個人“消費”的都是“心中的徐翔”,距離真實的那個人實在遙遠。
后徐翔時期的三個猜想
隨著徐翔跌倒,市場提出了許多的猜想,而經歷了一周的股市演繹后,其中許多已經開始有了答案。
比如,市場曾經猜想的,徐翔落馬可能導致股市行情向下震蕩的說法,看來就完全站不住腳??傮w上看,徐翔落馬對股市的影響只有上周一上午的2個小時。其后,市場就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節奏,開始演繹自己的精彩。雖然,真正的驅動力量和邏輯,現在還不那么清晰。但是,龐大如中國股市,已經無法再由單個的政策、力量或事件新聞而左右,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其二、市場曾經猜想,徐翔落馬可能導致個人大戶這個投資群體進入低迷狀態。但現在來看這也不可能。從股市下半周的精彩演繹看,市場內的個人投資者依舊在進行著如常的操作,市場熱點層出不窮,過去經年形成的運行規律還在發揮作用。
其三、市場曾經猜想,股市投資風格可能發生變化,這個現在看,征兆已經越來越明顯。且不說,低迷近1年的券商股如今發生的變化,也不說銀行股保險股的連續抬頭。僅從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兩個指數出現了罕見的滬強深不弱的狀態,就可以發現市場的資金流向可能真的開始出現了一些變化。
這些變化,如果加以時間發酵,可能形成很明顯的影響。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它似乎再次出乎了場內主流機構的預期。
看看基金三季報的組合、有多少投資配置在金融或券商領域,答案是3.17個百分點!這個比例是12個月來的新低,也是過去幾年的低點。而實際上在滬深300指數里,金融股的常規配置比例又是多少?在過去5年內,機構投資者的平均配置比例又是多少?如果這個行情持續啟動,會有多少機構要面臨重新配置的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風格切換,確實發生在了一個貌似天時、地利、人和的時間。或者換一個方式描述,“投資風格的切換總會發生,需要考慮的無非是時點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