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工業博覽會空間信息產業暨北斗導航技術應用展昨天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記者從展會上獲悉,“十三五”末,中國北斗定位系統覆蓋區域將從亞太擴大至全球,屆時可望比肩GPS,產業化應用空間打開 。
據介紹,“十三五”末,我國北斗衛星發射數量將由現在的約20顆擴大到36顆,北斗定位系統覆蓋區域從亞太擴至全球。
全球能夠提供衛星導航服務的有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我國許多基于地理位置的應用采用GPS信號,這給中國帶來了信息安全問題。因此,中國建立全球北斗導航系統擔負戰略重任。
除了發射衛星外,北斗還擬加強地面導航信號。兵工集團有關人士透露,國家將撥款在全國建設地面信號增強網。到“十三五”末,兵器北斗地基增強網將建成“北斗定位+互聯網+商業運營”的模式。
據透露,兵工集團擬與阿里合資,設立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合資公司通過對北斗地基一張網的整合與建設,構建位置服務的云開放平臺,以滿足國家、行業、大眾市場對精準位置服務的需求。
上海緣源實業有限公司楊鷹鴻負責“上海廢舊衣物回收利用”項目,全市有2000多個熊貓回收箱。上海北斗建議,對該項目實施信息服務空間改造試點,即在100只熊貓的“耳朵”上加裝信息定位和感應裝置。試點區域的衣物裝到70%時就會向后臺預警,徹底免除不知何時該收衣物的煩惱。
上述例子只是北斗應用的一個例子。現在,上海北斗已經在停車、窨井蓋等多個領域設立了北斗空間信息化應用平臺。而類似的應用,已經被滴滴打車、餓了么等各類網絡服務平臺成熟應用。
研究顯示,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將保持30%—40%的復合增長。
隨著它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的有機融合,我國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必將實現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