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底,證券業資管規模僅為0.28萬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券商資管規模已上升至10.97萬億元,三年多來增長高達37倍。市場高速發展,對各券商資管是大機遇,也是大挑戰
誰能在變局中搶占市場?排名前十家的券商資管業務總規模達到5.58萬億元,占到整體規模的一半以上,已呈現出較高的行業集中度
資產管理規模的大小與資產管理能力息息相關。納入統計的3816只券商集合產品,其中3215只產品實現了正收益,占比超過八成
不同的券商選擇了不同的戰略模式,綜合型券商采取的戰略無一不是打造全面的產業鏈條,而由于在銀行評級、研發能力以及營業部覆蓋方面先天不足,中小型券商則仍然選擇通道和非標產品模式
在主動管理規模方面,華泰證券(行情601688,咨詢)和廣發證券(行情000776,咨詢)發展速度比較快。短時間內已經超過老牌資管國泰君安(行情601211,咨詢)資管公司
10月2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最新數據,截至9月底,券商資管規模上升至10.97萬億元,而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卻降至6.7萬億元。
券商資管自2012年證監會推動證券行業創新以來,就開始快速發展。2011年年底,證券業資管規模僅為0.28萬億元,到今年年初規模就已超過公募基金,三年多來增長高達37倍。
競爭并非僅存在于券商資管和公募基金之間。2013年6月正式實施的新《證券投資基金法》打破了證券、保險、銀行、基金、信托之間的競爭壁壘,使得資產管理行業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在券商資管內部,競爭也同樣激烈。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券商資管不但比規模,比收益,比戰略,并在各種創新的推動下百花齊放,憑借各自的優勢逐漸差異化發展。
前十家包攬半壁江山
目前國內券商資產管理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誰能在變局中搶占市場,站穩腳跟,誰就能在未來大資管競爭中取勝。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五的是中信證券(行情600030,咨詢)、申萬宏源(行情000166,咨詢)、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公司和華福證券,管理規模分別為1.15萬億、0.66萬億、0.56萬億、0.55萬億和0.51萬億。排名前10的還包括中信建投、中銀國際、廣發證券資產管理(廣東)公司、上海海通證券(行情600837,咨詢)資產管理公司、招商證券(行情600999,咨詢),管理規模都超過3000億。
排名前十家券商資管業務總規模達到5.58萬億,占到整體規模的一半以上,呈現出較高的行業集中度。
在資管總規模前10名單中,幾乎都是大型券商,多年以來深耕資產管理業務。只有華福證券是一匹黑馬,資管規模排名第五,和其自身體量及業績并不相稱。
華福證券注冊地為福州,注冊資本5.5億元。2015年上半年,華福證券營業收入為17.2億元,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348%。而與其管理規模相近的國泰君安,上半年營收為223億元,凈利潤為96.4億元,是華福證券利潤的9倍。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華福證券資管崛起與潛在并購方——興業銀行(行情601166,咨詢)的“支持”有關,支持方式較多被猜測為華福證券以定向資管計劃同興業銀行間開展的通道業務。今年3月份,還傳出興業銀行收購華福證券的消息,后來興業銀行對此予以否認。但記者注意到,有消息稱,興業銀行實際上早就持有華福證券60.35%股權,并且其中56%為代持。代持自2010年12月起。
不過,由于定向業務不負有信息披露義務,因此尚無法直接證實華福證券較大部分的通道業務收入來自于同興業銀行的交易,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可能性較高。《投資者報》記者向華福證券求證,但直到記者截稿,未獲得華福證券的正面回復。
在主動管理規模方面,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發展速度比較快。去年兩家才剛成立資產管理子公司。但短時間內,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在主動管理產品規模方面已經超過老牌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公司。
今年超八成正收益
資產管理規模的大小與資產管理能力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大資管時代,各路金融機構都獲得了進軍資管業務的牌照,業績更是成為制勝的重要法寶。今年經歷了上半年的大漲,又遭遇了三季度的股災,業績好的券商投資能力凸顯。
數據(數據截取范圍:凈值公布日期為10月20日-10月26日)顯示,盡管經歷了三季度的股市大跌,納入統計的3816只券商集合產品,其中3215只產品實現了正收益,占比超過八成。
其中,有60只產品業績翻番,上海海通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山證券占據席位最多,各有7只產品;渤海證券和興業資產管理公司其次,各有6只產品;再者是廣發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太平洋(行情601099,咨詢)證券、民生證券,分別有4只、4只和3只。
排名前五的業績更是了不得,凈值上漲均超6倍,分別是廣發資管瀚宇投資1號B、渤海分級定增寶8號B、東海驍龍2號B、華龍金智匯9號次級以及廣發資管利歐投資1號B,漲幅分別是815%、758%、703%、627%以及612%。冠亞軍分別出自廣發證券和渤海證券。
盡管整體業績表現不錯,但是仍有拖后腿的券商。虧損超過五成的產品就有9只。排名倒數前五的分別是渤海分級定增寶18號C、國信久立成長1號B、華龍金智匯24號B、海通季季升C、中信趨勢輪動分級1號,虧損幅度分別為99.99%、73.7%、72.5%、98.8%、68.58%。
渤海證券業績分化最嚴重,既有6只產品業績翻番,也有產品虧得血本無歸。數據顯示,渤海證券分級定增寶18號C 10月23日的凈值只有0.0001元。
資料顯示,該產品分成三個級別,A級、B級和C級。推廣資料介紹,A份額預期收益率為7.5%/年,在此基礎上,根據該計劃實際年化收益率情況享有浮動收益;夾層B份額預期的年化收益率為10%,在此基礎上,根據該計劃實際年化收益率情況享有浮動收益;劣后C份額享有扣除A級份額及B級份額應計收益后的剩余收益。資料顯示,渤海定增寶18號投資范圍包括投資于中新藥業(行情600329,咨詢)等定向增發的股票、現金管理類資產。但遺憾的是,中新藥業定增價格未發先破,目前每股價格浮虧8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