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一個豐收的月份,滬指上漲10.8%,深成指上漲15.6%,創業板則漲近20%,一洗三季度的熊市陰霾。
10月同樣是一個接受考驗的月份,截至10月31日,A股2780家上市公司三季報悉數公布。統計顯示,以鋼鐵、有色、采掘、化工、建材等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下滑嚴重,而傳媒、電子、計算機、休閑服務等新興行業,則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
上市公司業績披露后,投資者更加關注的是A股的后市。綜合機構人士觀點,在流動性寬松、新興行業基本面向好和資產配置荒的時代,A股中長期不悲觀,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
三季報分化嚴重
今年以來,關于中國經濟“衰退”的言論開始出現,在三季度GDP“破7”之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漸大,然而,在A股2780家上市公司的三季報成績單中,既有傳統行業的下滑的“報憂”,也有新興行業持續上行的“報喜”。
Wind資訊統計顯示,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21.1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65萬億微降2.5%,凈利潤1.9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96萬億增長了1.53%。
統計亦顯示,前三季度營收處于增長狀態的上市公司有1578家,占比為57.8%;凈利潤處于增長狀態的上市公司為1555家,占比55.9%。
雖然整體來看與去年變化不大,但從細分行業來看,今年三季報的最大特點即是“分化”。以申萬一級28個行業為例(下同),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盈利增長的行業有19個,排在前五的分別為非銀金融、傳媒、電子、休閑服務和醫療生物,增幅分別為40.97%、35.42%、21.24%、17.26和12.31%;實現凈利潤增長的行業同樣有19個,增幅在20%以上的行業主要有非銀金融、傳媒、休閑服務、通訊等。
而營業收入下滑前五的行業分別為采掘、鋼鐵、化工、建筑材料和機械設備,降幅分別為25.74%、25.56%、20.67%、10.58%和8.68%;凈利潤下滑超過20%的行業主要有鋼鐵、采掘、化工、有色和建筑材料等板塊。
從板塊來看,以新興行業為主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三季度盈利情況整體明顯好于滬深主板。
統計顯示,中小板三季度總營收為1.6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49萬億增長了9.40%;凈利潤1153.3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935.94億增長了23.23%;前三季度營收處于增長狀態的中小板公司有445家,占中小板整體的58.8%,凈利潤處于增長狀態的中小板公司有448家,占比為59%。而創業板三季度總營收為3343.0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577.18億增長了29.72%;凈利潤357.3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91.35億增長了22.67%,前三季度營收處于增長狀態的創業板公司有364家,占創業板整體的71.5%,凈利潤處于增長狀態的創業板公司有309家,占比達63.8%。
對此,上海一位券商人士分析稱,上述數據表明,隨著以刺激內需、提升產業質量、改善行業格局為目的的經濟轉型的持續深入,今年前三季度TMT等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新興產業的業績增長態勢較為明顯,而在轉型過程中受到壓制的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的業績景氣度普遍不佳,顯示經濟轉型的實際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并作用于相關上市公司。
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
隨著10月30日滬深指數雙雙以微跌收盤,A股10月行情走完。從月線來看,10月滬指終結四連陰,走出了上漲10.8%的大陽線,深成指和創業板指上漲幅度更大,投資者似乎又看到了牛市的曙光。然而,股指10月份的上漲實際上主要在前兩周的7個交易日完成,而后兩者的10個交易日則持續盤整,以滬指為例,10月19日微跌收在3386.70點,與10月30日的3382.56點僅微毫之差,而3400點~3450點的壓力位,始終未能有效突破。
在指數持續盤整之際,投資者對于后市的擔憂也漸漸多了起來。不過,綜合機構人士的觀點,對市場中長期整體不悲觀,而結構性行情則多次被提及。
首先從三季報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速度明顯高于滬深兩市主板公司。統計顯示,滬市主板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漲幅平均為-0.34%,深市主板公司為4.06%,中小板公司為23.23%,創業板公司22.67%。而2014年前三季度,滬深所有上市公司凈利潤總和同比增長8.75%,創業板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整體增速為15.43%。高增長的行業如軟件、電子、醫療和環保,也主要在中小板和創業板。
相對于傳統行業,中小板、創業板定位的創新創業企業,大多數屬于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能源消耗低、技術壁壘高、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等優勢,是未來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向。
不過,由于此輪行情不少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漲幅過大,估值修復到偏貴水平。華泰柏瑞研究部認為,短期市場有調整風險,但中長期來看,年內的流動性目前看沒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年末行情相對樂觀。
其次,在央行連續“雙降”之后市場流動性充裕和居民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機構人士認為,股指短期即使調整,幅度也不會太大,中長期方向仍向上。
朝陽永續董事長廖冰即提出,只要流動性過剩,股票資產在近兩年里就會是較好的投資標的,因此股指的趨勢是反復向上,直至流動性平衡。
對于年末投資策略,中金公司稱,鑒于目前市場具有一定的獲利了結壓力,建議關注估值合理、有業績支撐或成長空間的質量個股,以及三季報業績超預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