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國內首只公募量化基金誕生來,目前市場上已有80多只包括指數增強、量化多頭、量化對沖在內的量化產品。在市場處于震蕩格局且影響因素漸趨復雜的背景下,量化基金挖掘超額收益的能力逐步顯現。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37只量化多頭公募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61%,大幅跑贏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水平。
中長期業績優勢顯現
數據顯示,在各類量化產品中,若剔除指數增強型產品和多空對沖型產品,量化多頭產品共有50余只。截至8月3日,納入統計的37只量化多頭公募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61%,而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64%。如果把時間拉長至過去三年,量化基金業績同樣可圈可點。納入統計的21只量化基金實現了96.74%的平均收益率,較偏股混合型基金的61.25%也顯現出了較為可觀的優勢。
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歷發展初期是否“水土不足”的爭議之后,隨著A股市場容量以及復雜程度的提高,量化基金的優勢得到體現。相對于主動選股型基金,量化基金勝在投資的客觀性和投資視野的廣度,受基金經理主觀判斷和情緒的影響較小,且覆蓋面較寬,能夠高效地對全市場所有個股進行診斷,篩選優質標的。
近年來基金業績排行榜前列頻頻出現量化基金的身影。截至8月3日,長信量化先鋒基金近三年收益率為218.23%,居同類41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第1名。大摩多因子策略近三年收益率為174.95%,排在第4名。其他如南方策略優化、長盛量化紅利策略等基金也都排在前列。
大數據時代揚量化之長
近期市場整體延續震蕩、而結構性熱點迭出的行情,更賦予了量化基金施展拳腳的空間。
長信量化先鋒基金經理左金保表示,量化基金最不適合的市場環境是二八極端分化的行情,量化投資強調組合的均衡和分散配置,如果市場是二八或一九極端分化的行情,量化基金相對分散的投資方式,可能不會占據優勢。但在行情熱點比較分散、行業切換明顯的情況下,有利于量化基金發揮出最大優勢。與傳統投資方式相比,量化基金具有可編程、可模塊化的操作邏輯,通過數量化模型,可以減少基金管理人因個人情緒及主觀判斷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南方基金數量化投資部總監劉治平也曾分析,大數據時代量化投資的邏輯性在于,中國A股有近2700個上市公司,2015年有1139只個股其收益率超出全A指數30%以上,深度調研的主動投資管理組合一般管理30—50只股票,主動選股難度大大增加;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天股吧、微博、微信等信息鋪天蓋地,人類過去4年信息的積累量等同于之前的總量,信息大爆炸大大增加了主動處理信息的難度;此外,受內幕交易打擊的影響,基金經理調研公司可以得到的信息越來越有限。因此,靠市場廣度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方法將會有更好的市場份額上升機會。
上海富善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林成棟則舉例表示,從市場現狀來看,不同資產價格波動的相互影響趨向復雜,比如匯率、股市、商品之間的影響加大,單一領域的研究和交易逐漸不能獨善其身,而量化投資方法可以提供支持,比如風險模型風險因子中,影響股市的風險因素逐漸加入了匯率、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