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經過多方確認,已經證實央行金融所所長姚余棟即將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監管機構官員下海任職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業界稱為“神仙下凡”。
姚余棟現年45歲,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劍橋畢業后,先后在世界銀行、IMF任職。2005年4月-2009年11月,先后擔任黑龍江省招商局副局長、黑龍江省商務廳廳長等職。2009年11-2015年1月相繼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巡視員、副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金融發展創新與互聯網金融。
大成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大成基金的規模排名長期保持在業內前十名,不過2011年,大成基金因踩雷重慶啤酒,元氣大傷,很快跌出了前十名。隨后從總經理、首席投資官、股票投資部總監,再到其他核心投研人員的連續離任,大成基金的業績也是一落千丈,今年二季度,大成基金的規模為841.1億元,排名僅為第25名。
大成基金并不是第一次“挖角”下海官員。
2014年12月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周健男離職,出任大成基金黨委書記。2014年10月原任證監會規劃委專家顧問委員、機構部創新處負責人羅登攀出任大成基金總經理。
今年6月初,證監會還批準了5名干部離職,包括上市部副主任陸澤峰、行政處罰委副主任張子學等2名副司局級干部,上市部二處處長王長河、發行部二處處長蔣彥和四處處長楊郊紅等3名處級干部。這5名干部都是證監會的老人。
財新網報道稱,論干部流失速度,證監會發行部較上市部更嚴重。熟悉情況的人士對財新網評論說:“發行部的處級干部最近一年多有的出事,有的離職,有的調離,快沒人干活了。”
來自央行的離職潮不比證監會低調。
7月15日,記者從接近央行的人士處獲悉,央行支付結算司近期迎來離職潮,8名處長中有3名同時離職,另外還有4—5名普通職員提交離職申請。早在2015年,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從央行離職,出任華瑞銀行副行長。
前述3名離職的處長分別是,清算組織監管處處長,其去向是北京地方國有投資公司;銀行卡業務管理處處長,將赴任正在籌建的票交所任副總裁;信息分析處處長,其去向是中央結算公司。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央行下屬的司局中,支付結算司最貼近市場,其分管的如第三方支付行業也最為活躍,因此,相對于其它司局,該司員工跳槽到金融機構更加容易。
此外,今年央行原貨政二司處長、青年宏觀經濟學家伍戈離職,出任了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和總經理助理。央行金融穩定局金融體制改革處李超出任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奔赴市場化機構任職。
在此背后,過去半年時間,已有近30位銀行高管離職。涉及2位董事長、4位行長、多位副行長以及執行董事。
其中,國有銀行高管變動最為明顯。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高管變動頻率最高。另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16家A股上市銀行共有37名“董監高”出現變動或離職,大部分涉及董事、獨董、監事等。
銀行還是銀行,換湯不換藥,沒有資源到哪里都是屌絲,但是,如果自己還覺得,可以在銀行可以躺著賺錢,最后一定是沒有飯吃。
硬幣的另一面是:2015年是中國監管機構被捕人數最多的一年,也是被捕級別最高的一年。在此背后,金融機構這邊,聚集了許多流失的官員、海外華爾街回流的精英、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的本土專家。相反,監管部門的人才危機則非常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