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全員股權激勵近兩年的天弘基金,今年卻出現了管理層動蕩的尷尬,先是4月原副總經理寧辰因個人原因離職,本月又一位副總張磊也宣布辭職,而這也從側面映射出,被業內寄予期待的股權激勵制度也并非留住人才的萬能靈藥。
兩副總接連出走
天弘基金日前發布的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顯示,張磊因個人原因離職,離任日期為2016年7月1日。而就在今年4月30日,寧辰也剛剛出走,也就是說天弘基金近半年時間里就有兩位副總接連離職。
值得一提的是,寧辰和張磊皆是2013年5月一同被提拔上來的副總。其中,寧辰可以說是天弘基金的老將,寧辰早在2006年8月就加入天弘基金,服役期已近十年,2011年4月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助理,2013年5月被提拔為公司副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機構銷售業務。
早在今年1月,寧辰還曾對公募基金未來創新發展提出了展望,指出互聯網金融將對基金行業有重大影響,處于方興未艾的狀態,飽含了對公募基金市場的期待。
而張磊也有著較為豐富的職業履歷,曾任清華興業投資管理公司證券分析師、嘉實基金基金直銷經理、泰信基金北京理財中心經理、華夏基金機構理財部總經理等。2012年10月加盟天弘基金,2012年11月被任命為天弘基金總經理助理,2013年5月被提拔為公司副總經理。據悉,張磊主要分管股權投資業務。
對于上述兩位副總接連離職的具體原因和下一站去向,天弘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兩位副總屬正常離職,并不了解離職后的去向。坊間傳聞,寧辰從天弘基金離職后自己創辦了一家私募股權公司,名為天津盈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據其股東信息一欄顯示,寧辰為該公司自然人股東。
給股權也難留人
事實上,在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股權激勵、事業部等人事激勵制度一直被業內視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救命稻草,監管層也對此積極鼓勵,而最先開展全員持股的天弘基金,卻在今年出現高層動蕩,這也引起了市場人士的探討。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2014年天弘基金全員持股名單信息查詢到,張磊通過新疆天瑞博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持有天弘基金0.28%的股權,出資額為444.36萬元,寧辰通過新疆天惠新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持有0.23%的股權,出資額為444.36萬元。
那么為何手握規模第一大基金公司股權的兩位副總會相繼選擇離職?在北京一位資深公募基金分析師看來,天弘基金近年來核心產品余額寶規模增速的下滑,公司平臺優勢的弱化,或間接影響到了人才的去留。該分析師指出,天弘基金眼下雖然依靠余額寶,公司資管規模不斷增長,但隨著“寶寶”類貨幣基金的紅利期已過,余額寶的規模增速總體上也在下滑。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余額寶規模突破8000億元,但相較于一季度末的7626.07億元,資產規模增加537.05億元,僅增加了7%。
除此之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天弘基金去年大力發行的主題被動指數基金也深深被套。Wind數據顯示,去年天弘基金共成立了36只不同主題的被動指數型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今年以來多達23只跑輸同期被動指數型基金-12.66%的平均收益。
激勵并非萬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試水股權激勵的不止天弘基金,前海開源、中歐基金、永贏基金等也接連實施,但效果卻參差不齊。
中歐基金在管理層開展的股權激勵制度,在投研層鋪開的事業部制,雖然近年來吸引了不少行業精英人才,但也有諸多老員工離職。而永贏基金自2014年8月實施全員持股激勵后也出現了管理層的人事流動,今年6月30日,副總經理趙鵬離職。
南方基金董事長吳萬善曾坦言,基金公司股權激勵其實僅是公司治理的一個方面,并不能說有了股權激勵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資產管理行業本身就受到各種因素制約,不能將股權激勵當成萬能良藥。而基金公司整體文化、內部考核機制等更加重要,最核心的是要讓基金公司這一平臺變得有吸引力,建立一個合理的符合各方利益的內部管理激勵機制更重要。
深圳一位基金經理也指出,不僅股權激勵,近年來某些基金公司大力推行的事業部制,也出現了諸如老員工不適應新制度批量出走、利益分配不均或無法及時兌現的問題,股權激勵制度也是如此,如果無法及時兌現也會影響最終推行的效果。由此不難看出,除了推行激勵制度外,公募基金公司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還需要從多方著手。
北京商報金融調查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