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基金報
【導讀】新股發行新規正在使打新基金逼上絕路!
本周新股又來了,今年以來有多只新股完成發行,其中可以網下申購的僅有4只,而且新股中簽率也一降再降,新股對打新基金的貢獻度越來越低,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098只基金參與網下打新,其中有523只基金4只全部打中。但是根據數據統計來看,新股為基金提供的收益并不明顯,其中新股貢獻率最高的為建信消費升級,達到0.51%,也就是說,對于一支凈值1元的基金來說,打中四只新股僅能貢獻0.0051元的凈值增長,其他基金新股貢獻度均低于0.2%。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保本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今年他所管理的基金逢新必打,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打新只能作為一個收益的補充,不能成為主要策略。“越來越多的基金參與新股申購,中簽率較去年大幅降低,最樂觀估算,打新一年能夠提供的收益不到3%。”
他告訴記者,目前打新基金凈值異動頻繁也正證明了機構資金對打新基金的撤出,目前多只以打新為主要投資策略的基金規模不足去年底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實際上,種種跡象表明,機構資金正大舉撤出打新基金。
基金業協會昨日發布的1月份基金數據顯示,開放式混合基金1月份份額減少1077億份,相比而言股票型基金規模較為穩定,份額僅減少了8.77億份。據基金業內人士表示,混合基金份額變化主要是由于受到打新規則變更影響。去年12月份,機構紛紛搶食最后一波打新盛宴,而在今年開始執行新規之后,中簽率更低,不少機構選擇贖回打新基金。
根據某基金公司給出的報告統計,打新基金目前大部分資產將用于申購債券,并留有小部分股票底倉,打新基金理論上變成風險和收益高于一級債券基金、低于二級債券基金的產品。
該公司也指出,投資者對打新基金的收益預期應當大幅度降低,打新之間的差異并不大,相反,各只基金在股票底倉上的配置反而決定了打新基金的收益差異。雖然股票倉位一般不會超過基金總資產的5%,但個股的分化無疑會對這部分收益拉開差距。滬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表示,僅考慮債券收益,目前債券年化收益將不足4%,整體打新基金收益恐難以出現亮眼表現,投資者可適當配置,切勿像以往一樣當做收益核心來源。
業內人士擔憂,如果照目前的情況發展,打新基金未來前景堪憂,一旦機構資金大舉撤資,可能會導致打新基金被迫清盤,從去年上半年的無限風光到如今慘淡經營,看來打新基金真的要曇花一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