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最艱難的那段時光,贖回基金、賣出股票,發誓永不進入市場的聲音此起彼伏。而真正有見地的人,恐怕早就在買入大批的優質基金了。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簡七理財
越是股市低迷,越是基金定投的好時機。
想抄底?試試定投基金吧丨
而5年理出50多萬的理財紅人三公子,同樣也是定投的忠實踐行者。這次,她把她的定投操作方法,全盤分享給了我們……
另外,最近可轉債跌破100元的也開始出現了,為什么是好機會呢?別怪簡七沒告訴你
賺不封頂,賠有保底!超有愛的可轉債來啦!
文/ 三公子
1 你最恐慌時,我最愉快
我是從2012年年末開始買基金的,讀過我的理財書《工作前五年,決定你一生》都知道當時買基金是什么狀況,很多指數基金的凈值都在0.7-0.8元之間,甚至一些重倉大盤藍籌的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凈值只有0.5-0.6元。
那個時候我買基金就是兩條腿走路:
1、將手中的大額存款到期后直接一次性買入指數基金(滬深300);
2、將工資的50%抽取出來,定投當時選中的幾只主動型股票基金
從2012年年末的試水到2016年年初,回想這3年多,我發現最愉快買基金的時光恰恰是股票市場一灘死水或者一片恐慌的時刻,那個時候隨便打開基金平臺,進行凈值排名,大片大片優質基金的凈值是在0.8元左右,有種逛菜市場,遍地都是各種折扣的新鮮食物。
不過跟現實不同的是,菜市場遍地便宜優質菜品,買的人會巨多無比,但是基金市場遍地優質基金,逃跑的人卻與日俱增。在市場最艱難的那段時光,贖回基金、賣出股票,發誓永不進入市場的聲音此起彼伏。而真正有見地的人,恐怕早就在那個時候買入大批的優質基金和優質股票了。
“悶聲發大財”有時候就是這么一回事。
2 現在買,很劃算
不說過去的事情了,就說當前,股市從5000點跌倒現在,最低的時候是2800多點,近50%的市值跌光了,指數基金的凈值也從高點打了個6折下來,這時候買指數基金已經很劃算。
說基金定投方式之前,先說漢堡包的故事(來源自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倘若一位先生一生鐘愛漢堡包,永久支持家門口AA店中的漢堡包,并且這個漢堡包的品質優良,從不改變,那么這位先生是希望漢堡包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
買指數基金其實很類似“吃一輩子的漢堡包”,指數基金不同于個股,變數少,不會出現莫名其妙退市,或者遇到黑天鵝事件股價暴跌(參考曾經的重慶啤酒),它們永續且長久,成分股不斷調整以保證指數的相對均衡公平。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買指數就是買市場上發展好的一籃子公司,而且隨著發展,爛公司會被剔除出籃子,好公司會持續加入這個籃子。
那么既然這樣的話,買指數基金自然是希望凈值低,同等的價格可以買入更多的份額。拿廣發滬深300(270010)來舉例:2015年6月12日的時候,凈值最高達到了2.33元。這時候如果拿1000元購買270010的話,可以購買的份額是429.18份。如果是昨天(1月19日)購買的話,凈值為1.42元,可以購買的份額是704.22份。
購買日期 購買資金 基金凈值 可買份額
2015/6/12 1000元 2.33元 429.18
2016/1/19 1000元 1.42元 704.22
這半年時間里,我們能說滬深300的質地變差了嗎,那些成分股的公司都破產了嗎?
公司還是那個公司,市場還是那個市場,廣發滬深300還是那個基金,并沒有任何實質的改變,唯一改變的是“情緒”,所以才有了情緒上漲時候的“2.33凈值”,也會有情緒恐慌時候的“1.42凈值”。不過半年時光,同樣的1000元可以多購買275份的份額。
這個時候,我想大多數準備指數基金定投的朋友面對凈值的下跌,是否還會有慌張得想趕緊贖回來的念頭嗎?
3 實際操作方法
回到我自己的基金定投操作中:
我一開始買基金就定了一個標準——沒有止損點,只有止盈點。
指數只有上漲到3500點以上,我就暫停指數基金定投;
指數只要向下走,在3000-3500點區間值,堅持定投,每月定投是固定數目;
當跌破3000點之后,每下跌10%,我定投的金額就增加10%。
為何沒有止損點,原因參考上面的漢堡包事例,既然我的星辰大海是未來大盤到6000點甚至8000點以上,那為何要設置止損點呢,越便宜越買好了,然后愉悅地該干嘛干嘛過日子去。
具體怎么做呢:
我自己在兩家基金公司開戶——富國基金公司和南方基金公司,現在手頭擁有兩只指數基金:
1、一只是2012年的時候一次性買入的富國滬深300(100038),這只基金從買入后一直沒有動過,當時的凈值在0.8元左右,現在是1.33元。
2、另一只是南方基金公司的南方300聯接(202016),這只基金也是老基金,從2013年就開始每月扣工資定投。在大盤漲到3500點以后,我基本上就暫停了定投,所以2015年大多數時間里,這只基金是處于休眠狀態。但是股災后,大盤跌破了3500點,定投恢復。我設置的是每周2次(周二和周五),每月8次,每次投入資金是300元。如此一來每月的投入是2400元。壓力并不大。在元旦后大盤跌破了3000點后,我調整了定投頻率,將每周兩次調整為每周三次,這樣每月是12次定投扣款,每月總投入是3600元。
在南方這只基金定投選擇的時候,我沒有選擇定時定額(這個概念以后慢慢講),而是選擇“智能定投”(下周我們也會分享一篇進行智能定投的小伙伴的心得),由系統自動根據當天情況對扣款做微調。也就是說,大盤如果是正常波動,每次扣款300元,但如果波動相當劇烈,有可能扣款就是330。近期大盤跌得好兇,我手機每次的提示都是扣款330元。
這兩只基金公司都有APP,而且一向體驗巨爛的富國APP總算洗心革面了,目前用起來還算行。要知道去年的時候,我每次登陸富國APP查詢賬戶金額,顯示都是0,那滋味可次次都是崩潰。
當前,我的指數基金定投組合還沒有完整搭建出來,目前這兩只代表的都是大盤藍籌,我還希望在組合中加入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基金,甚至其他產品種類的指數基金,這樣就可以做到“大小通吃+國內外通吃”。
但小盤股和創業板指數依然很高,泡沫并沒有擠破,所以這個高位我是不會去追的,如果未來小盤股的指數下來了,恢復到合理估值,我會毫不猶豫地將其納入組合中。
事實上,關于基金定投,不可能一兩篇帖子就說清楚,這里面牽扯到:
1、要拿出多少錢出來定投基金;
2、怎么選擇基金產品;
3、是定時定額還是定時不定額,亦或者是不定時定額等等;
4、到底要不要止損;
5、前端收費還是后端收費;
6、怎么估值(也就是啥時候開始定投,啥時候暫停定投之類的問題);
7、如何建倉以及后期動態平衡調整;
8、場內指數基金ETF的操作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