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過去三年偏股型混基業績發現,僅8只基金單年業績連續三年同類排名前20%,分別是中郵戰略新興產業 、興全輕資產、華安逆向策略。
長跑績優基金普遍認為,新興成長及改革轉型企業將是未來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將在高端制造、信息產業、生物醫藥 、消費升級等領域重點配置
數據統計顯示,2015全年偏股型混合基平均收益達46.98%,為近6年來新高。不過,部分去年的績優基金在開年后凈值遭遇重挫,也引發了市場對于基金業績穩定性的關注。回看2013-2015單年業績,僅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連續三年居同類排名前20%,分別是中郵戰略新興產業、華安逆向策略 、興全輕資產、華商價值 、長盛電子信息、興全合潤 、大摩多因子策略、金鷹穩健成長 .
而展望今年投資,上述長跑績優基金普遍認為,新興成長及改革轉型企業將是未來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將在高端制造、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消費升級等領域重點配置。
八基金連續三年業績排名領先
數據顯示,2015全年偏股型混合基平均收益達46.98%,為近6年來新高。
然而股市瞬息萬變,部分基金遇到市場風格切換便會出現較大的業績波動。梳理過去三年偏股型混基業績發現,僅8只基金單年業績連續三年同類排名前20%,分別是中郵戰略新興產業 、興全輕資產、華安逆向策略、華商價值精選、長盛電子信息產業、興全合潤、大摩多因子策略、金鷹穩健成長。
其中,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的業績較為出色。2013-2015年單年業績分別為80.38%、57.29%、106.41%,分別排名當年同類基金中的第1、第18和第5名。
2013年該基金開始借助成長股牛市實現業績騰飛,當年便在偏股型混合基金中位居第一;2015年四季度,該基金精選業績增長前景良好且被市場相對低估的個股進行了集中投資,對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以及環保等行業進行了重點配置,助力基金業績表現大幅超過同類產品。
從數量上看,興全基金是唯一一家能占2席的公司(輕資產與合潤),這與公司一直走產品精品路線有關。銀河證券數據顯示,2015年興全基金股票投資管理能力在10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0位,算術平均收益66.68%。
而從更長的時間區間看,在經歷幾輪牛熊的近7年時間中,亦有部分基金經受住了股市跌宕起伏的考驗,展現出良好的業績“耐力”。
從2009年初至去年末,210只偏股型混合基金平均復權凈值增長率169.01%,11只基金收益率超三倍,分別是華商盛世成長 (461.16%)、華泰柏瑞價值增長(390.94%)、銀河競爭優勢成長 (384.99%)、寶盈資源優選 (366.25%)、南方優選價值 A(333.24%)、嘉實研究精選 A(333.09%)、興全社會責任 (322.7%)、農銀匯理行業成長 (319.63%)、富國天惠成長(317.86%)、富國天合穩健優選 (316.24%)、華商領先企業(302.59%).
其中,華商盛世成長以461.16%的漲幅排名首位。該基金投資風格偏好成長股,在TMT、醫療等多個領域著力較多,經歷了2009年市場單邊上漲和2010年以來的震蕩調整,表現均較為出色,去年市場巨震前大比例分紅也為市場所關注。
11只基金中,管理團隊最穩定的屬興全社會責任基金,該基金自2008年成立以來,始終由傅鵬博執掌帥印,2014年其利用市場深度調整的機會精準介入優質成長股股票;2015年二季度準確預見中小盤股泡沫嚴重,主動提高了對醫藥等傳統行業創新的配置,三季度又適度增加了這些行業中被錯殺優勢成長股的配置。
看好新興成長及改革轉型企業
2016年股市開局不利,上述牛基能否續寫佳績牽動每位投資者的心。最新披露的基金2015年四季報顯示,基金經理認為在貨幣依舊保持寬松的背景下,新興成長及改革轉型企業將是未來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任澤松認為,在“增量行情”短期難以出現的情況下,將會維持目前較為合理的倉位水平,在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消費升級、智能制造等領域重點配置,在市場分化過程中發揮“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的優勢,力爭在2016年為投資者帶來較好的投資回報。
在興全輕資產基金謝治宇看來,2016年預期收益率應較去年有所降低,整體投資策略趨于謹慎。值得關注的積極因素包括:部分傳統周期性行業,政策推動下行業供給收縮,有望帶來企業盈利的邊際改善;代表經濟轉型的方向性行業,如新消費、高端制造、農業現代化、信息產業等將有望獲得政策與資本的持續推動,加速發展;前沿新興科技不斷涌現,相關領域必將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缺乏活力的傳統舊經濟領域,轉型重組事件活躍,或蘊藏較好的挖潛機會。
“2016年A股市場的‘泡沫市’特征仍將是常態,至少在貨幣寬松的常態下,估值體系不會回到熊市狀態,但是階段性風險偏好的變化會引發行情震蕩。同時在經歷了2015年的大幅降準、降息之后,下一階段市場的流動性寬裕程度將有所下降,這對板塊和個股選擇提出更高的要求。”華安逆向策略基金認為,以新興消費和新技術為代表的結構性機會是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配置方向包括傳媒、大眾體育、周邊游、醫療服務、醫療美容等消費領域,以及云計算、VR、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興技術領域。
華商盛世成長基金劉宏表示,未來三至五年的牛市格局,仍然沒有變化,趨勢仍然在延續。一方面,關注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廣大人民群眾產生的新消費需求,包括技術進步創造的新消費——信息消費、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新消費——養老、醫療和生活服務業;政策變化帶來的新消費——旅游 、體育等。另一方面,次新股、并購重組和借殼上市,使得有些優質的資產進入到二級市場中,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獲得投資者的充分認識,從而為我們留出了研究的時間窗口。這一類投資機會也是提供給我們的新機遇。
(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