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大跌讓不少憧憬新年紅包的投資者驚愕,也讓機構投資者始料不及。數據顯示,公募基金上周表現可謂悲催,近300只主動管理型基金凈值回撤超過15%。其中2015年度冠軍上周跌幅22.43%,領跌年內基金排行榜。
記者 趙明超
基金凈值大幅回撤
開年市場就大跌,兩個交易日內四次熔斷,連續下跌讓公募基金損失慘重。截至上周末,在1400余只主動管理型基金中,除了2014年10月底以來成立的次新基金倉位較低以外,絕大部分基金為了年終排名的壓力而保持了較高倉位,今年的大跌讓他們凈值直線下挫。
東方財富choice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1417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上周凈值回撤超過5%的基金多達942只,凈值回撤超過10%的有769只,凈值回撤超過15%的有289只,更有9只基金凈值回撤超過了20%。
在上周基金跌幅排行榜上,2015年主動管理型基金冠軍易方達新興成長混合基金赫然領跌。該基金一周時間跌去了22.43%,該基金經理管理的另外三只基金易方達科訊、易方達創新驅動和易方達新常態,上周分別下跌20.89%、19.01%和17.82%,在1148只同類型基金中均在1000名以后。
事實上,在上周跌幅居前的基金中,不少去年的業績表現搶眼,工銀信息產業混合基金,上周下跌21.69%,2015年回報超過60%;中銀新經濟靈活配置基金上手下跌20.74%,去年總回報高達99.81%;去年的亞軍富國低碳環保基金,上周大幅下跌19.37%。去年總回報高達94.56%的國聯安優選行業基金,上周下跌19.15%。
在業內人士看來,主要考慮業績相對排名的公募基金,在年度大戰中往往會保持較高倉位,即使在去年年底上漲乏力的情況下,也不能讓重倉股下跌拖累業績,必須死扛到年終,到了新的一年開始調倉布局的時候,正好遇到突如其來的大跌,多種因素疊加加劇了凈值下跌。
布局新興真成長
經歷了去年史無前例的跌宕行情,從千股跌停到千股漲停,透過基金定期報告可以看出極端行情下的基金操作策略。從績優基金的表現看,恪守新興產業是制勝的法寶,在去年的績優排行榜上,透過他們的重倉股變化可以看出,即使在藍籌板塊搶眼的2014年四季度,不少基金經理也幾乎沒有持有大盤藍籌股,如果沒有贖回需要減倉的話,就不會輕易減倉。
滬上一位轉型為私募基金的前績優基金經理表示,新興成長風格同傳統價值投資其實并沒有本質區別,但是其背后的思維方式卻截然不同,這也是基金經理外在變現風格不同的原因之一。從長期看,新興產業永遠是獲得超額收益的源泉,盡管每個時期對新興產業的定義不同,目前的新興產業以后也會變成傳統產業,這就需要基金經理對新的商業模式、新的需求等予以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業績排名第二名的富國低碳環保基金,從去年三季報公布的重倉股看,包括八家銀行上市公司以及萬科A和貴州茅臺,可謂集中持有藍籌板塊,并且上述重倉股占基金凈值比為52.87%。但從過去一周大跌19.37%的表現看,對照銀行板塊同期下跌不足5%的表現,可以判斷出該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大刀闊斧的更換重倉股,對于規模八九十億元的該基金來說,基金經理調倉換股可謂果敢。該基金開年的大跌,表明在去年四季度,重倉股已經切換到了新興產業股。
從近期基金調研情況看,新興成長股依然是機構調研的焦點,主要聚焦于符合社會發展趨勢、迎合消費升級的體育、車聯網、智能駕駛、大數據、轉型股等,其中華夏、嘉實、海富通、天弘等基金公司及申萬宏源、浙商等券商調研了發力車聯網的亞太股份;發力車聯網及汽車后服務的得潤電子和金固股份,從去年11月以來,均受到7批次數十家機構的聯合調研。